第312章(第2/3頁)

“孔聖人反復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實際上很多時候是‘不在其位,難謀其政’——很多事你既沒那個本領去管,也沒那個職權去管。”

“你若當真是錢與謙那種放縱肆意的性格,永遠只圖自己快活,半點都不在意旁人的想法和看法,我絕不會與你說這些。”

“但你不是那樣的人。”

謝遷比其他人要更了解文哥兒。

這孩子嘴裏埋怨太苦太累功課太多自己還是個孩子雲雲,實際上每天按時按點主動來找他接受考校,從年頭到年尾一天都不會落下。這哪裏是尋常小孩兒能堅持下來的事情?

文哥兒真要是個憊懶不上進的小娃娃,謝遷也不會費那麽多心思教導他。

真要那麽喜歡哄孩子,他自己家沒有嗎?他家可一點都不缺兒女。

這些年來的師生情分是文哥兒自己維系下來的。

文哥兒是他們看著長大的小孩,天分如何,心性如何,他們都一清二楚。

正是因為這份了解,謝遷才會跟一個八歲大的小孩聊這麽多。

謝遷語氣和煦下來:“我們並不是非要你一下場就考成狀元,只是希望你能盡全力去應試,而不是猶猶豫豫、不甘不願地踏入考場。”

想做什麽便做什麽這種自由,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的!

許多人一輩子都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勞作,還時常應付攤派到自己頭上來的徭役,他們哪有機會考慮什麽自由?

只有一直往上走,盡自己所能走到足夠高的地方去,才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人和事,才有機會嘗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既然有能力走到更高的地方去,為什麽不盡力去爭取?

難道要等將來碰了壁或者栽了跟頭,才懊悔自己少年時沒好好努力嗎?

文哥兒向來受不得激,更抵擋不住別人對他的好。

聽謝遷沒把他當個小孩兒看待,而是正兒八經地與他聊起以後的路該怎麽走,文哥兒能感受到謝遷對他的期許與關心。

文哥兒鄭重說道:“我會好好考的!”

謝遷見文哥兒神色認真,知曉他已經把話聽進去了,便放他回家讀書去。

在此之前,文哥兒心裏確實有些猶豫。

經過鄉試的嘗試,他其實對會試有那麽一點信心。而只要考過了會試,進士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

只是對他來說這太早了一些,他還沒有完全做好正式轉正成為大明公務員的準備。

可就像他大先生說的那樣,他平日裏若是不學不看不把握機會往上走,真正碰上需要自己去解決的事時可能什麽都做不了!

到那時候該怎麽辦?遇事就去求人嗎?

他若是凡事都依靠別人,再深厚的情誼興許都會被消磨幹凈。

小孩子可能會因為單純可愛就能討人喜歡,成年人的世界卻沒有這樣的好事。

有能力的人往往只愛和有能力的人一起玩。

在大部分人心裏頭,讀書便是正經事,科舉便是正途。但對於朝堂而言,進士出身也不過是敲門磚而已。

既然想要得到這塊敲門磚,那便應該全力以赴去考好每一場考試!

師徒聊完以後,文哥兒收起玩野了的心開始專心備考。

十月的京師已有些寒意,他每日依然早早去翰林院讀書,稱得上是風雨不改,弄得王守仁他們這些即將散館的庶吉士都有些不好意思。

畢竟他們這些已經考上進士的人幾乎都忘了寒窗苦讀的滋味了,每天只需要優哉遊哉地到庶常館聽幾節課就好。

實在不想聽了,他們還可以找理由告假放松去!

見文哥兒如此勤勉,王守仁這個當兄長的想起他曾在信中埋怨過的“破一題吃一口”,當即夥同其他庶吉士肩負起兄長(前輩)的責任,每天趁著飯點幫文哥兒搞題海戰術。

你大先生他們在內閣操心國事,幫你備考這點小事就交給我們吧!!

錢福能給你的,我們毛澄毛狀元難道不能給你?!

如果還嫌一個狀元不夠,我們還可以免費附送榜眼和探花!

一甲這三位可是保送庶吉士的,咱陣容十分齊備!

對了,既然你選了《春秋》,前年的《春秋》魁也在我們這兒!

有我們這屆庶吉士在,保證能讓你全面發展,每頓飯都不缺題給你破!

文哥兒:?????

我真是太謝謝你們了!!

有王守仁他們這批庶吉士在,文哥兒復習起來確實如有神助。

他們上一屆才剛考完,對會試、殿試的流程非常熟悉,對於如今的考試風向也把握得比較準確,給文哥兒傳授的經驗都非常實用。

文哥兒被他們反復特訓(折磨),深感獲益良多(並且覺得不能自己一個人受苦),於是每到旬休日便到大興隆寺把這些收獲講給文徵明他們聽,算是他們新社每旬的例行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