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第2/3頁)

像文哥兒這樣會讀書的小孩,在他們心裏就是了不得的大寶貝!

文哥兒和文徵明他們揮別船工,一起踏著夕陽往回走。

祝允明笑道:“你可真是知交滿天下,才八歲就走到哪都是朋友。”

文哥兒道:“哪裏哪裏,還不夠多的,我得爭取再多交點好友,以後走到哪都能蹭飯!”

祝允明只能感慨文哥兒真是初心不改,都已經是解元了還惦記著吃吃喝喝。他在東莊前與文哥兒兩人作別,獨自歸家去了。

接下來幾日,文哥兒便開開心心地吃吃喝喝交朋友,甚至還興致勃勃地拿著本《新倩籍》按圖索驥,拉著徐禎卿把蘇州另外兩位當代美男子也拜訪了一遍,一點都沒把自己當成外來的浙江崽!

不看書都不知道,文徵明他們藏著兩個江南才子不介紹給他!

他們真不厚道哇!

必須立刻給補上!

徐禎卿:“…………”

不知道為什麽,現在看著自己寫的《新倩籍》莫名有點羞恥。

一定不是因為文哥兒這小子見著人就拿出這本書給對方深情朗誦幾句他寫的詩,一個勁說“久仰久仰”“真是聞名不如見面”雲雲。

唐伯虎為啥要把《新倩籍》送給他!!!

與此同時,文哥兒成了浙江解元的消息也長著翅膀飛入京師。

這種好消息真的是傳得飛快,文哥兒本人的書信還在半路上,各方就已經通過自己的渠道知曉了這件事。

比如朱祐樘這個當皇帝的就通過……錦衣衛第一時間知曉了這件事。

有上次朱厚照拿著卷子問遍內閣的前車之鑒在,朱祐樘這次沒馬上跟兒子分享這個消息,而是自己頗有興致地把錦衣衛謄寫回來的答卷細細看了一遍,連考官們的點評都沒錯過,看完只覺整個人都神清氣爽。

文哥兒可是他早早就特許入翰林院讀書的,文哥兒考得好就說明他眼光足夠好。

更難得的是,文哥兒這個年紀成了解元,竟沒引起士子們的反對和質疑。

要知道浙江讀書人一向是最刺頭的,過去他們對考試結果不滿意都能直接圍住禦史狀告提學官,上回鄉試遇到大雨成災布政司準備清場,他們更是直接抄起地上趁手的家夥要跟巡考官員幹架、好勸歹勸都堅決不肯離場。

浙江學子,超兇!

鄉試答卷放出去後沒人跳出來質疑,說明文哥兒的才學足以服眾!

看來他們弘治一朝將要出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神童!

朱祐樘獨自擁有了一整天的好心情,隔天朋友最多的李東陽便得知了文哥兒喜獲解元的好消息。

他馬上把這件事與謝遷他們分享,回家後還把這事給李兆先講了,拍拍李兆先的肩膀讓他今年會試好好考,爭取和文哥兒當同科進士。

謝遷知曉這件事後也挺開心,到底是自己一手教出來的學生,誰知道學生成了解元能不開心?

只是對於科舉來說,解元也只是第一步而已。世上不少人早早過了鄉試,考好幾輪也考不上進士。離可以得意還早得很!

文哥兒才八歲就被推到萬眾矚目的解元位置上,後面要是表現不佳難免得聽許多難聽話。

謝遷知道這會兒文哥兒肯定已經玩瘋了,歸家後便提筆給吳寬寫信,讓吳寬幫忙督促文哥兒早些歸京。

既然已經確定要下場考試,最後那兩三個月還是放在他們眼皮底下盯著才更放心。

丘濬的想法和謝遷也差不多,他一開始也是高興到不得了,只差沒去貼個門聯慶祝一下。

等到冷靜下來後,丘濬又覺得這樣的盛名對文哥兒來說不一定是好事。

主要是文哥兒年紀實在太小了,接下來還有會試和殿試,他能應付得來嗎?

私心裏,丘濬當然是想看文哥兒一口氣考上進士,這樣他也算是了了一大心願。可是對文哥兒來說,這麽早踏入官場真的是好事嗎?

小孩子太有出息,真是讓人既驕傲又擔憂。

丘濬一晚上輾轉反側,最後還是天沒亮就起來提筆給文哥兒寫信,讓他玩夠了便早些回來備考。

他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文哥兒早些考中了好。

要是這小子沒考上,說不準明年又跑沒影了,一年半載都見不著人。

趁著他現在還在京師,能多教一點兒便多教一點兒。

至於別人要非議,那就讓他們非議去,不遭人妒是庸才!

到第二天,文哥兒中解元的消息才在翰林院傳開。

只是他們只聽到消息,沒拿到文章,一時也不知道楊碧川是怎麽頂著重重壓力給文哥兒當了解元!

說起來,楊碧川自己也是從浙江考出來的解元來著,才學上是足以服人的。

這次王華倒是提前得了消息,不過他這個當爹的同樣拿不到鄉試答卷,只能跟其他人一樣耐心等著後續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