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第2/3頁)

文哥兒:“…………”

沒事,擺上桌的東西就是讓人吃的,他又沒偷又沒搶為什麽怕被人看到!

怎麽說都是自己的鄉試座師,又同是浙江出身的,文哥兒索性便跟楊碧川聊了起來。他還挺好奇自己怎麽能得了解元!

楊碧川不答反問:“你覺得自己的答卷不應當得解元?”

文哥兒道:“這又不是自己覺得就成的。”

考試能不能考第一,不是看自己的實力就行了的,還得看看一起考試的都有誰。反正吧,就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他一個當考生的,所能做的也只有盡全力把卷子答完而已。

楊碧川便給他解答了一下完整的閱卷過程。

先是底下的同考官閱卷寫評語,他拿到考卷以後會參考他們的評價進行二次點評。

能被選來當考官的大多頗有水平,所以他們寫的評語還是挺有參考價值的,只要是他們推上來,他這個主考官都會認真復核。

三場考試呈上來的答卷,就數他的卷子拿到的點評最長,還是來自不同考卷的!

這是糊名謄錄分到不同考官手上的卷子,可沒有人知道是哪個考生。

也不知這小子腦子怎麽長的,反正那文章寫得極能激發考官的點評欲望,每個拿到他答卷的考官都忍不住洋洋灑灑地寫了一長串評語。

弄得他這個主考官拿到後一看,也忍不住細細地品讀起來。

於是這小子就有了置於上等的主要前提:三場俱佳!

接著就是最後的排名階段了。

首先《詩》《書》《禮》《易》《春秋》五經要分選出五經魁,文哥兒治的是《春秋》,選修人數奇少,應試高手更少,很容易就脫穎而出成為《春秋》魁。

接著五經魁橫向一比對,就數他最沒有短板,場場都發揮得極其出色,每場答卷都寫完考官們的評語(推薦語)。

這不就挑出解元來了嗎?

再把名字一揭,大夥就更贊同了:學識過關,卷面過關,品行也過關(那麽多大佬盯著長大的),有什麽理由不給他當解元?年齡不僅不是問題,還是一段佳話!

只要把他們這位小解元的答卷拿出去給大夥看看,誰能不心服口服?

當然,隨之傳播出去的必須還有他們在閱卷過程中悉心寫下的評語!

這叫什麽?這叫慧眼識珠!

不過考官們這些心思,楊碧川自是不會與文哥兒講的,只與他說了說具體的閱卷流程。反正他們公平公正,沒接受任何請托!

楊碧川說完後瞅了文哥兒一眼,笑著起身向席中的新晉舉人們表示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可以傳看一下今年的解元答卷作為飯後節目。

文哥兒:?????

吃飯就吃飯,傳看什麽答卷!!!

眾人對這個飯後節目卻很滿意,這也是鄉試傳統了,事實上不僅解元答卷,五經魁的答卷也會拿出來給大家傳閱,算是給即將赴京參加春闈的舉子們提供一個交流學習機會。

為啥別人能得經魁?你和經魁的差距在哪兒?接下來的小半年你要怎麽查漏補缺應對春闈?

席間頓時又熱鬧起來,文哥兒這位新晉解元更是被人團團圍住討論備考方法。

文哥兒是不藏私的,大方地給他們講了講自己的學習過程,簡單來說大概就是從能走路起就每天被他大先生布置功課,碰上休沐日就走去他大先生家接受考核。

接著他大先生還給他找了圍棋老師、作文老師、書法老師等等,可謂是買一送多,什麽都讓學點。

不過二先生他們人都很好,還是他大先生最嚴格,連過年去他家拜年都會說“來都來了,功課記好”,時不時還會找由頭給他加功課,真是恐怖如斯!

當然,最可惡的還得是錢福以及張靈他們幾個損友,他們居然在飯桌上給他出題,破一道題才許他吃一口,他要是沒思路的話菜都涼了好嗎!

這種阻止別人第一時間享受美味的做法,簡直令人發指!

聽完文哥兒介紹他從小到大的學習歷程和學習方法,席間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之中。

令人發指的不止是錢狀元他們好嗎!

你在飯桌上破一道題吃一口,吃完後菜居然還沒涼?!

還有,瞅瞅謝大學士給你安排的這功課量,你做完以後居然還有空去學別的(玩別的),不給你加作業給誰加作業?!

就你這學習強度,就算把你從小到大的功課記下來讓大夥重做一遍,別人也根本跟不上你的進度啊!

難怪別人三歲就被聖上看中特許入翰林讀書,這是貨真價實的神童了吧?

真是叫人想嫉妒都嫉妒不來!

明年春闈必須好好考,爭取能跟文哥兒當同科進士!

一場鹿鳴宴興盡而散。

文哥兒收到不少一起赴京的邀約,他與文徵明他們有約在先,不過從杭州去京師是要經過南直隸的,到時候大夥再會合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