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第2/3頁)

李東陽聽王華這麽說,不由問道:“你說他有沒有可能回你們余姚參加今年浙江提學官的巡考?”

王華:“………………”

李東陽把丘濬的反常行為給王華講了。

他懷疑丘濬買的鄉試輔導書是給文哥兒準備的。

至於為什麽不準備歲試輔導書,那肯定是因為趕不上了啊!

說不準等王華這個親爹得知兒子參加歲試的消息,他都已經考過了!

李東陽開始陰陽怪氣:“真羨慕你這個當爹的,只要在家裏坐等好消息就可以了。”

王華:“………………”

怎麽回事?越聽越覺得這小子絕對有可能把這件事單獨告訴丘濬,然後叮囑丘濬千萬不要告訴他們!

到底有沒有把他這個爹放在眼裏!

王華氣憤地找謝遷聊起這件事,表示文哥兒同樣沒把他這個大先生放在眼裏。

謝遷才是這小子正經的舉業老師啊!

聽著王華要拉自己一起譴責文哥兒,謝遷但笑不語。

王華一看,覺得不對頭了。他說道:“難道他也單獨跟你講了?”

謝遷道:“那倒沒有,不過我在匏庵離京前跟他聊了聊。”

文哥兒從小到大都是經不住激的,只要對他稍作引導,這小子自然而然就會入套——還會自己把自己套得牢牢的!所以,這小子回余姚考試那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王華聽得一陣沉默,頓時覺得也不是那麽氣了。

要考就讓他考去吧,左右家裏有那麽多叔伯在,就算沒考上也有人看顧著,不至於出什麽事。

這麽一想,王華忍不住又擔憂起來。

這小子跟家中的叔伯兄弟都沒見過面,真要是考不過受了打擊可怎麽辦才好?可惜王守仁都已經是進士了,不能到處亂跑,要不然還能打發他回去照顧一下弟弟。

而且不說考沒考上,光是這連考三場的煎熬便不是尋常小孩能承受得了的,到時候他父母親友都不在身邊……

早知他會自己跑去考試,就不該答應讓他跟著吳寬去蘇州!

這事可不能讓趙氏她們知道,不然還不知該怎麽發愁!

謝遷見王華臉色變來變去,顯然非常擔心文哥兒真的下場去考試。

謝遷道:“你不用太擔心,我已經寫信給於吉他們,讓他們到時候親自送文哥兒進場去。”他弟弟謝迪仍在余姚讀書,他二兒子謝丕也在,不過謝丕已經過繼給他早亡的從弟謝選,如今算是他侄兒了。

王謝兩家都在余姚,總不至於真讓文哥兒出什麽事,謝遷對此還是很放心的。

何況就文哥兒那交朋友的能耐,難道真能孤零零地下場考試去不成?

王華嘆了口氣,說道:“算了,他自己想去就讓他去試試吧。”

王華這個當爹的在發愁,李東陽這個當老師的卻挺樂呵,揣著首《八歲解元詩》在翰林院裏表達自己對學生的美好祈願。

大夥一聽,文哥兒居然只把要下場考試的事告訴丘閣老,根本不給他們講,是不是瞧不起他們這些看著他長大的翰林院前輩啊?!

於是翰林院又來了一輪和詩團建,愣是把“八歲解元”的事給吹出去了。

王華發現這件事時為時已晚,李東陽都已經收集好本次和詩團建得來的詩文,準備寄去蘇州讓文哥兒欣賞欣賞!

更可氣的是,連王守仁這個當親哥的都湊了個熱鬧。

王華道:“那可是你弟弟,你和李西涯那家夥起什麽哄?”

王守仁振振有詞:“就因為文哥兒是我親弟弟,我才要好好激勵激勵他。”

不知道是誰家的弟弟,當初在親哥下場考試時一個勁說什麽“我哥保證三元及第”來著!

王華沒轍了。

這不是他這個當爹的不攔著,而是這小子自己結的仇。

所以說,當初那小子吆喝得那麽開心,就沒想過會有今天嗎?!

翰林院到底還是當今文壇風向標(至少在文官之中是這樣),關注的人還是挺多的。一看到這批《八歲解元詩》,眾人頓時都聽聞了文哥兒今年要下場考試的事,一時傳得街頭巷尾人盡皆知。

丘濬這兩日本來精神欠佳,讀到李東陽的新詩後整個人一激靈。

他把王華喊過來一問才知曉文哥兒真沒告訴旁人,純粹是李東陽自己猜出來的。

丘濬氣得不輕。

哪有這樣對學生的,文哥兒知道後壓力得多大!

最氣人的是,李東陽還是從他這兒猜出來的。

丘濬哪裏還顧得上什麽噩夢不噩夢,又提筆寫信讓文哥兒專心備考,罵罵咧咧地叮囑文哥兒別管李東陽這混賬瞎起哄。

才八歲的年紀,能下場就不錯了,哪有嚷嚷著要人考解元的道理!

這消息同樣也傳到了宮裏。

朱祐樘讀了李東陽的新詩,覺得很有趣,傍晚便與朱厚照講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