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第2/3頁)

文林笑著說道:“我聽徵明他們提起過你。”

兩邊坐下聊了會,吳寬就收下了文徵明這個學生,答應讓文徵明在東莊住下學寫文章,算是跟文哥兒做個伴。

一個學生也是教,兩個學生也是教,沒什麽所謂!

文哥兒發現時人拜師其實挺隨意的,隨隨便便就能成為師生。

不單是他輕松拜師!

見到認識的人,文哥兒話就更多了,好奇地跟文徵明打探:張靈回來了沒?唐寅他們現在在哪?唐寅也在孝期,他們方便去拜訪唐寅不?去蘇州城裏遠不遠?去南京遠不遠?去松江遠不遠?錢福在松江那邊,不知過著怎麽樣的逍遙日子!

這問題多得做什麽事都慢騰騰的文徵明根本沒法答。

還是理了理思路才給他一一解惑,說是去蘇州城不算特別遠的,坐船或者乘車都非常方便;去南京和松江也不算遠,算下來不過是一兩百裏的路途而已,只不過去別人家拜訪得先打個招呼,不然跑過去後撲了個空豈不是不美?

聽文徵明這麽一說,文哥兒覺得很對,二話不說就取了紙筆提筆給錢福寫信。

等到信寫好了,他才發現自己在這邊沒有相熟的人,不知該找誰送信。

文徵明聽了他的苦惱,笑著說道:“要把信送去京師不太容易,要在江南一帶送信還是很簡單的,各地都有人能幫忙帶信。”

江南文風極盛,南直隸和浙江可都是科舉競爭極其激烈的地區。

這樣的科舉實績絕對不是憑空出現的,平日裏江南一帶的讀書人便愛相互唱和,即便有些人離得遠了也會書信往來。

加之這邊水網密布,書信能借著四通八達的水路送到各地,只需要花點小錢便能把信送去!

即便松江那邊文風不如蘇州鼎盛,想給錢福這麽個狀元郎送信還是很方便的。

文哥兒聽說江浙這邊這麽方便,登時準備給家中叔伯也寫封信回去。難得南下一趟,他說不準還能回老家看看呢!

豈有八歲都沒回過老家的道理!

文徵明道:“說起來你可以問問家中叔伯浙江巡考如今進行到哪兒了,說不準還能參加今年的歲試。你自三歲起便入翰林院讀書,如今必然是有資格參加的——只要考過了,今年秋闈你便能下場參加鄉試了。”

文哥兒:?????

這一個兩個都是什麽人呐,怎麽可以這麽對一個年僅八歲的可憐孩子!

換成是你家娃兒,你忍心讓他八歲就這麽辛苦嗎!

“知道了,這個絕對不能問。”

文哥兒篤定地道。

文徵明:“…………”

吳寬見兩學生聊得起勁,便問他們在說什麽。

文徵明據實以告。

吳寬捋須說道:“既是如此,你記得在信中好好打聽清楚。從這兒去余姚頂多一兩日的功夫,你若想回余姚應試,我到時候便早早派人送你回去。試卷可是要提前送印的,你須得多等些準備時間。”

文哥兒一臉的拒絕:“不!我不回去,我要留在這裏侍奉老師!”

參加歲試是不可能參加歲試的,他還是個孩子!

吳寬性情溫和,勸起人來也是娓娓而談:“你平日裏都是被我們考校,難道不想聽聽別人的點評?只是去試試而已,又不是要你一次考過去,多聽聽別人的指點沒壞處。”

文哥兒一聽,頓時有些動搖了。

比起文徵明他們這些自少年時期就頻繁參加官學考試的正經生員,他的考試經驗著實少了些,基本都是在翰林院裏打轉,壓根不知道外頭的考試風向!

要是將來他憋足勁想去考個功名卻敗於考試經驗不足,豈不是要遭人嘲笑?!

現在不一樣,現在他才八歲,八歲誒!

考不過歲試不是很正常嗎!

趁著年紀小積累一點失敗經驗絕對不是壞事!

吳寬見文哥兒一臉意動,不著痕跡地笑了笑。

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教法,像文哥兒這樣的就得照著他的性情去引導。

謝遷這位大先生臨別前幾天跟他傳授了許多經驗,要他務必多詐一詐這小子。

這小子都在翰林院讀了這麽久的書,是騾子是馬總得拉出去溜溜了吧?

吳寬見好就收沒有多勸,文哥兒倒是真惦記起來了,轉頭詢問起文徵明歲試是怎麽個考法,他這個翰林秀才真的有資格去考嗎?

這歲試其實就是由提學官主持的鄉試資格考試。

一般來說是由提學官在省內巡考,走到哪兒考到哪兒,有時候甚至要耗時一整年。所以即使是本省內歲試時間也是不確定的,需要士子們自己多加關注。

要是遇上有拖延症懶得幹活的提學官,很多人得提心吊膽到秋闈之前才考完歲試、知道自己有沒有資格參加今年的鄉試!

像瓊州那些地方因為屬於海島,路實在難走得很,提學官甚至懶得過去進行歲試,胡亂指派個地方官應付應付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