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第2/3頁)

丘濬給文哥兒講了講,說他後來去查過了,看起來非常成功的茶馬貿易其實也常年處於虧本狀態,那些遊牧民族也鬼精鬼精的,好馬都不賣給朝廷,之所以堅持把茶馬貿易搞下來不過是大家覺得花錢買個安穩比較劃算而已。

目前來說想要成功開邊貿,實在也沒有特別好的想法,也只有在沿海重興市舶司這個提議還有點搞頭。

只不過一時半會也落實不下去就是了。

丘濬無奈地道:“說不得要等你將來入了朝才去落實了。”

面對一個成熟而龐大的國家機器,單憑一小撮人的想法是很難對它進行改革的,任何一個變動都有可能帶來無數利益紛爭。

就算像王安石那樣另辟蹊徑,直接設立一個淩駕於原有衙門之上的變法機構強行推進改革,也不過是方便保守派的人復位後把新法一鍋端而已。

別看丘濬滿腦子新構想,看見什麽都想講上兩句,實際上他能做的也只有提提建議而已。

他本來就不贊同王安石那種孤注一擲的變革。

想到文哥兒剛才那番危言聳聽的“閉關鎖國”言論,丘濬又沒好氣地橫了文哥兒一眼,說道:“就沒見過像你這麽能找事的小子。”

文哥兒笑眯眯地拍馬屁:“就沒見過像您這麽能聽得進別人話的前輩!”

兩人就著“閉關鎖國”討論了一會,見天色不早了,文哥兒便回家去了。

第二日是旬休日,文哥兒不用從早忙到晚,整個人立刻活了過來。他呼朋喚友跟著他祖父出城去,聽說土豆莖葉已經開始發黃了,第一批土豆可以收獲了!

這批土豆主要還是為了留種,不過留幾顆嘗嘗鮮還是可以的,文哥兒迫不及待想要去嘗一嘗。

文哥兒已經神神秘秘地約上毛澄他們這批庶吉士,問他們願不願意為經略河西走廊付出一點小小的努力。

毛澄他們不明所以,想了想還是答應下來,趁著旬休日與李東陽他們這些前輩一起去了石子坳那邊。

來迎接他們的依然是石子坳的裏長。

自從見過兩位閣老和好幾位狀元,裏長現在已經是見過世面的人,見到新一批庶吉士到來都沒有很激動。

他都感覺自己有點飄了。

這可是新的狀元!新的榜眼!新的探花!他居然還能囫圇著把話說出來,連抖都不帶抖的嗎?

……真是曾經滄海難為水!

裏長還和文哥兒問起錢福:“聽說錢狀元回家去了,是真的嗎?”

文哥兒老氣橫秋地嘆了口氣,點著頭回道:“是的,他回家了,我們親自去送行的。”

裏長非常惋惜。

這要是自家娃能考個狀元,他簡直要高興瘋了,怎地別人說不當官就不當官了?實在太可惜了!

文哥兒跟裏長聊了聊,就屁顛屁顛帶著李東陽他們去跟他的農業科研專家趙淵會合。

來都來了,一起來拔土豆吧!

李東陽:?????

毛澄等人:?????

文哥兒道:“今天早上剛好下了一場雨,土都濕濕的,我們用手把土刨開就可以將土豆挖出來了!”

李東陽:“…………”

我懷疑你小子是想看我們出醜!

怎麽說我們都是翰林院的侍講學士,能給當今皇帝講課那種,你讓我們下地陪你挖泥巴???

楊慎、謝豆、李兆先他們倒是被文哥兒奴役得很習慣了,捋起袖子就和文哥兒一起去跟趙淵學習怎麽科學地挖土豆。

作為全場力氣最大的少年郎,金生負責在拖著籮筐在他們背後接收挖出來新鮮土豆。

今天楊璽和楊玉兄弟倆正好也休假,應邀一起過來玩兒。看到文哥兒他們挖得熱火朝天,楊玉也過去跟著撅起屁股就是挖!

楊璽這個走保母關系進錦衣衛的人跟李東陽他們沒話說,便也跟著下地忙活。

李東陽他們可以看兩眼就悄然跟著王老爺子去喝茶聊天,毛澄他們這些年輕進士卻是抹不開臉,他們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覷好一會,還是跟著文哥兒下地拔土豆去了。

文哥兒瞧見大家都這麽積極,麻溜地跟趙淵表功,表示自己忽悠得多麽努力,愣是把這批庶吉士全騙來了。

可惜他哥和元思永他們還沒回來,要不然他哥身強體壯的,一定是拔土豆的一把好手!

李東陽他們在竹軒那邊歇了一會,遠遠望見見文哥兒他們還沒忙活完,而竹筐裏已經放著滿滿一籮筐的土豆,不由招呼其他人一起去田間看看。

文哥兒玩得滿手是泥,見李東陽領著其他人過來了,興沖沖地把自己新挖出來的一大串土豆蛋子給李東陽看:“你們看,一棵能結這麽多!老重老重的一大串!”

李東陽把文哥兒手裏那棵土豆拿到手裏掂了掂,訝異地道:“還真挺沉。”

文哥兒興高采烈地給李東陽介紹道:“它的吃法也特別多,可以做土豆燉肉!土豆排骨!香煎土豆餅!怎麽吃都好吃!”文哥兒報了一溜菜名,自覺自己是個文化人了,又搖頭晃腦地多添了一句絕妙好詩,“紅燒酸辣總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