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第2/3頁)

要是刻板的時候當個甩手掌櫃,那就別怪刻板師傅沒能還原畫中精髓了!

很少有人會在可以偷懶的時候不偷懶。

吳寬雖然比較喜歡沈周他們撐起來的吳門畫派,對這些情況卻也比較了解,挨個問題和文哥兒探討了一番。

文哥兒只覺受益匪淺,從吳寬家離開後便又跑去丘濬那兒,跟丘濬說《本草》的美術指導找到了,他四先生吳寬就很好!

丘濬睨他一眼,說道:“你怎麽不把你四個先生全舉薦上來?”

丘濬跟吳寬關系非常一般,主要矛盾在於丘濬喜歡務實的人,不太喜歡吳寬這種一放假就呼朋喚友賞畫吟詩的家夥。瞧瞧吳寬看重的那些個後輩,一個兩個都不像走正道的!

上回帶文哥兒去聽小曲的那個張靈,不就是吳寬介紹他們認識的嗎?

所以說,丘濬看吳寬不太順眼。

反正在長輩心裏,自家崽子學壞了全怪別人!

小孩子能懂什麽?你們這些當老師的不好好教就算了,居然還給他引薦那些個亂七八糟的家夥!

文哥兒敏銳地聽出了丘濬話裏那麽一點嫌棄。他說道:“我這可不是出於私心,我這是‘內舉不避親’,要論書畫造詣,朝中有幾個能比我四先生高?有他把關的話,繪圖方面肯定會事半功倍!”

他又跟丘濬叨叨了一通,一個勁說什麽“天生他材必有用”,你要是覺得沒用一定是因為沒把他們安排到適合的位置上。

有內行的人參與,哪怕他不親自動手,而只是在關鍵時候把把關,那也是大有助益的!

咱要放下成見,多看看別人的優點!

丘濬被他說得腦殼痛。

丘濬說道:“以後你入了官場,可別這樣什麽都不避諱。”

這要是換個人來聽到他一天到晚這樣指手畫腳,誰不得對他生出點意見來?說到底,這小子壓根沒把自己當外人。

文哥兒連連點頭,麻溜說道:“這要是換成別人,我是決計不會這麽說的。何況我只是提個人選,用不用還不是您說了算?”

“你知道就好。”

丘濬說道。

說是這麽說,丘濬遞交編修《本草》名單的時候還是把吳寬塞了進去,和吳寬一起入選的熟面孔還有文哥兒的二先生楊廷和。

楊廷和跟老丘關系一直挺不錯的。

要不是程敏政和李東陽一樣已經在禮部兼職,同時還要負責教授這一屆庶吉士,老丘估計會把程敏政也塞進名單裏去。

倒不是什麽任人唯親,而是一本書修下來沒個三五年是搞不定的,不挑一批相處得來的人一起修,很容易影響整體效率。

就算你願意不計前嫌把心裏你對你有意見的人拉進項目組來,他根本不會盡心盡力幫你做這個項目!

至於太醫院那邊,基本也是照著文哥兒私下舉薦的名單來。

前些年丘濬和劉文泰這位太醫院院判還有點交情,不過後來他閉門謝客,跟劉文泰也沒什麽往來了。

當然,主要還是早幾年他兒子生病,找劉文泰來治了治,壓根沒什麽起色,差點把他兒子治沒了。

本來治病這種事就不能保證一定會治好的,丘濬當時也覺得是自己兒子命中當有此劫,熬不過去不能怪誰。

結果文哥兒私下請了兩個相熟的太醫過來會診,幾劑藥下去就把人治好了!

丘濬面上沒說什麽,私下卻把前前後後用的藥拿出來比對了一番,心裏直犯嘀咕:這劉文泰,醫術是不是不太行?

到底是自己兒子的命,哪怕這兒子算不得多有出息,丘濬心裏還是挺在意的。

於是這事兒在丘濬心裏留了個不大不小的疙瘩。

這次他擬名單時便把劉文泰排除在外。

這份名單很快獲得了內閣的集體同意,最後由朱祐樘親自敲定下來。

到此時已經是四月中旬,家中第一次收到王守仁的家書。

文哥兒看到信後激動不已,屁顛屁顛抱著去找岑老太太她們一起看。信不是給他寫的,是給家中長輩寫的,他想要第一時間看到王守仁寫了啥,可不就得去岑老太太她們那邊蹭一蹭嗎!

王守仁在信中介紹他們已經抵達陜西行都司,也就是文哥兒口中的“河西走廊”一帶,這信一來是報個平安,二來是介紹一下沿途的風土人情(其中包括文哥兒最關心的地方特色美食)。

文哥兒以給兩老讀信為由,頭一個把他哥的家書給看完了。

看得那叫一個羨慕。

什麽時候他才能跟他哥一樣,可以盡情出去走一走喲!

他怎麽就不是王十七歲呢!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今天是羨慕妒忌恨的王七歲!

*

更新!

下個月一定加更,下個月一定加更(不知為啥每到月底更新都越發艱難

*

注:

①“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出自《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