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第2/3頁)

文武百官瞧見太子這般表現都欣慰不已,覺得他們這位太子與他父皇頗為相像,他們能輔佐這樣兩位帝王,說不準能在史書上被人好好地記上一筆。

當官當到他們這個位置了,財帛這些身外之物於他們而言已經不甚重要,能追求的可不就是名留青史嗎?

自古以來讀書人追求的就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三不朽”中最高的追求是立德。

若是自知德行尚不足以垂範千古,那就去立功,去“拯厄除難,功濟於時”。

若是連這也做不到,那就退而立言,只要做到“言得其要,理足可傳”,那也足以達到“其身既沒,其言尚存”這一程度的不朽。

像孔孟這些被請入文廟之中的聖人,終其一生始終積極地帶著自己的滿肚子學識輾轉各國、尋求任用,大抵也是想用自己的學問去拯厄除難、澄清世道。

而今他們不須輾轉苦尋便得遇明主,怎麽能不好好表現!

隨行的一群老頭兒心情都莫名激蕩,愣是撐起他們那老骨頭一絲不苟地把祭祀先農的流程都走完了。

文哥兒他們這些編外人士倒是自在些,自行在外頭找個舒服的角落待著。

只是丘濬他們瞧著這麽莊嚴肅穆,他們也不好交頭接耳討論什麽,唯有積極地參與到這場大型祭祀活動裏去,前頭的典儀唱什麽他們就幹什麽。

等到奏樂結束,這場隆重的開場儀式也算是告一段落了,導引官引著朱祐樘以及文武百官前去更衣。

祭祀時穿得禮服自然是不適合下地的,都得換上適合耕作的衣裳才能去親耕籍田。

前去換衣服的路上氣氛要輕松許多,朱祐樘笑著與丘濬他們探討起漫長的農業發展史,旁征博引地從刀耕火種講到精耕細作,從石器時代講到曲轅犁時代,聽得徐溥他們連連點頭,只覺古時農業發展的脈絡仿佛在清晰地呈現在他們眼前。

所有人都積極地參與到這場農業發展史討論上來。

沒有人注意到小太子朱厚照臉上的笑容正逐漸消失。

此時此刻的朱三歲,弱小,可憐,又無助!

朱厚照巴巴地看著他父皇,結果他父皇談興正濃,他看了半天也沒搭理他。

朱厚照只好轉頭看向文哥兒,眼神裏很有些委屈:為什麽他這些天記下來的農業發展史被他父皇給講了!

文哥兒倒是很淡定,對朱祐樘幹的這事兒並不意外。

朱祐樘平日裏再怎麽裝出威嚴老成的模樣,到底也只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有點表現欲很正常。真要是天天無欲無求吃齋念佛沉迷封建迷信,那才愁人!

自從知道朱祐樘會搞“拿來主義”,他就知道自己講課的內容隨時可能從朱祐樘嘴裏蹦出來。

只不過對他而言一只豬豬也是養,兩只豬豬也是養,誰拿去用都沒什麽區別。

左右朱佑樘還有劉健和謝遷他們這些正經老師呢,總不能看個東宮的課堂記錄就學壞了吧?真學壞了也不能賴他,都怪他大先生幾人沒教好!

嘖嘖嘖。

眼看朱三歲委屈得要淚眼汪汪了,文哥兒便小聲和朱三歲說起了悄悄話,好生安撫(忽悠)了朱厚照一通。

要知道朱祐樘才是決定他們以後還能不能出宮的關鍵人物,只要這次出來大有所獲,下次出來輕而易舉!

為了走可持續出宮玩耍路線,他這個當皇兒的要大方一點把表現機會讓給他父皇。

何況出這個風頭又不是什麽好事,他從小到大每次鬧出點什麽動靜來,都會面臨他大先生的加作業警告!

想當年,他曾有過一顆當鹹魚的心,結果愣是讓他大先生一步步把每天的功課加到現在這種程度。

真是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反正,等親耕結束,你且看他!

“到時候你父皇他一準得加倍努力,一邊勤理朝政,一邊多多上課!”文哥兒給朱三歲分析他父皇要面對的未來。

這樣一來,他們離國庫滿滿、兵馬壯壯的遠大目標又更近了一步!

讓大明再次偉大,從你父皇加班開始!

朱厚照覺得文哥兒分析得非常有道理。

反正他本來就不愛和馬文升他們這些老頭兒聊天,既然他父皇喜歡就讓他父皇聊去吧!

朱厚照當即不再糾結“該我博學還是該我父皇博學”,開開心心去換好衣裳提前跟著文哥兒他們去籍田那邊玩耍。

很多農具他都只看過模型,瞧見籍田所裏的真家夥後覺得特別新奇,忍不住跑過去這裏摸摸那裏碰碰,最後還興頭十足地拖著把鐵耙跑來跑去,仿佛覺得拖動鐵耙時那哢啦哢啦的響聲很好聽。

文哥兒看了眼興高采烈的朱三歲,再看了眼那豬八戒同款鐵耙,心裏只有一個想法——

……緣分呐……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