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第2/2頁)

當時滿朝文武都震驚了。

那可是皇宮,那可是太子住的地方,一個平民怎麽進去的?

大家都認為要麽是太子一派自導自演,要麽是貴妃一派存心謀殺,反正都是肯定有內應在裏頭接應,要不然隨便來個平民都能闖進東華門那還得了?

最後因為萬歷皇帝不想再深究下去,這樁梃擊案最終不了了之。

畢竟一邊是自己換不下去的太子,一邊是自己真心愛重的貴妃,不管查出是哪方搞的鬼都沒法收場。

出宮方便也是慈慶宮的優勢之一。

另一個優勢則是離文華殿很近,非常方便朱厚照去上課讀書!

而文華閣再往前走一點,就是內閣辦公地點。

可以說太子出閣以後基本就是照著大明正經繼承人來培養的。

朱厚照坐在腰輿上轉頭看向文哥兒所指的方向,只看到紅通通的宮墻,沒瞧出跟他現在住的地方有什麽不同。

“為什麽要搬?”

朱厚照不明所以。

文哥兒笑道:“殿下再長大些,住在後宮總歸不太相宜。到時我們都已經不算小孩兒,再去宮中陪殿下玩便不那麽方便了。”

他給朱厚照講起了住到東宮的好處,就跟他一開始忽悠朱厚照的那樣,到時東宮正經的屬官團隊可以組建起來了,朱厚照也可以召見一些想見的友人到東宮玩耍。

小孩子離開父母身邊最大的好處是什麽?

那肯定是自由!!

想做什麽便做什麽!!

朱厚照眼睛都亮了起來,馬上把這事兒記到了心裏。

行到熟悉的東華門處,文哥兒又給沒怎麽出來玩過的朱三歲介紹起來:接下來馬上就是元宵節了,到東華門上可以看花燈,可熱鬧了,整條街上亮如白晝!

至於馬文升年初二所說的“元霄之鰲山、端午之龍舟不使之見”,已經被文哥兒拋諸腦後。

都已經過去整整十來天了,不要在意這點小事!

你看街上看花燈的小孩子少了嗎?

他老小老小的時候就被他爹帶去看花燈,也沒見他學壞了啊!想想當初他第一次見到老丘,還是在元宵節看花燈那會兒來著。

這麽小的娃娃這也不許那也不許,難道真的想把他養成木頭人嗎?

文哥兒不太贊同這種教育方式。

照他的想法,太子就得多玩多思,還得把各種玩意都接觸一下。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老百姓過的是什麽日子。

如果他什麽都不懂,那麽像晉惠帝那樣說出“何不食肉糜”就很正常了。人從小到大都沒嘗過饑餓的滋味,每頓飯只有想吃這個或者想吃那個的區別,自然是覺得“既然沒飯吃為啥不吃肉粥”。

當然,文哥兒覺得需要補這麽一課的不止朱厚照這個太子,還有很多有望直升內閣的“閣臣預備役”。

你說你一個能掌控國家命運的大臣居然連京師城門都沒出過幾次,真的能做好那麽多關乎天下百姓的決斷嗎?

按照現在的內閣晉升機制,純粹是讓閣臣預備役們待在翰林院優哉遊哉地吟詩作賦二三十年,閑到連自己都覺得沒事可幹的地步。

這個期間他們唯一要做的“要緊事”,約莫就是不管家中喜事喪事都去找閣老們討篇文章,付上一筆筆豐厚的“潤筆費”。

這樣等到和你關系最要好的閣老退了下來,就會十分愛惜地把你推薦上去補位,認為你的才能足以入閣主事!

文哥兒覺得吧,這不太科學。

只不過他現在還小,一時半會也改變不了啥,只能給朱厚照介紹介紹上元燈會上可能發生的諸多新鮮事。

有一年他還親手做了冰燈來著!

朱厚照聽得羨慕極了,追問文哥兒是怎麽做的。

文哥兒詳細地給他介紹了一番。

兩人抵達文淵閣前,守門的人一看是太子來了,自然是恭恭敬敬地引他們入內。

文哥兒興致勃勃地邁步往裏走。

很不錯,免費的皇家圖書館半日遊!

作者有話說:

注:

元霄之鰲山、端午之龍舟不使之見:參考《明孝宗實錄》

就是馬文升前段時間上書的內容,“上嘉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