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第2/3頁)

文哥兒最近沒去東宮,平時又時不時找借口出去“采風”,所以都沒什麽機會蹭別人邸報看,自然不知道哈密衛那邊出事了。

那可是嘉峪關那邊送回來的緊急軍報,也就內閣和兵部的人開了幾次臨時會議討論在怎麽辦。

沒李東陽他們這些翰林官什麽事。

要說近來和馬文升的接觸,也就只有關於哈密衛的事了。

他只是提議讓馬文升跑一趟嘉峪關處理關外七衛諸事,有什麽問題嗎?!

文哥兒聽了事情始末,頓時沉默下來。

不是,他看馬尚書怎麽說都有六十好幾了吧?

雖說別人長得高高大大,還有過力大無窮的傳聞,可叫人家六十好幾的人去邊關處理這事兒,是不是有點太不人道了?

文哥兒用“你還說不是你結的仇”的眼神望著丘濬,眼底滿滿的全是譴責。

這個老丘,真不實誠!

丘濬道:“六十多歲怎麽了,我看馬尚書身板還硬朗得很,當初人英國公張輔七十多歲還領兵上陣來著。”

文哥兒幽幽地說:“……然後死於亂兵之中。”

屍骨都沒能收回來。

就算是廉頗那樣的猛將,趙王想搞名將返聘時還猶豫地先派人去瞅瞅廉頗“尚能飯否”呢!

說起來廉頗也是挺慘的,為了給使者留個自己還很能吃、身體特別棒的好印象,積極地表演了一個大胃王吃播,一頓飯幹掉了一鬥米(約等於後世好幾斤)和十斤肉(同樣約等於後世好幾斤)。

反正一頓幹了十來斤!

結果那使者早就被人收買了,回去後找了個刁鉆的角度給趙王稟報:“廉頗將軍吃是能吃,但跟我坐了一小會就去拉了三次屎!”

趙王聽後直搖頭,覺得廉頗已經老了,便打消了這次返聘名將的打算。

遠的且不提,就說這近的吧,換成你自己家裏有個年近七十的老人家,你難道能放心讓他出遠門嗎?

這還不是普通的遠門,還是往戰區裏面跑,擱誰誰能放心啊!

丘濬搖著頭說道:“他這兵部尚書不去,哈密衛那邊的問題怕是解決不了。”

文哥兒為了寫《河西走廊》,也跟著王守仁他們一起查閱了不少關外七衛的資料,知道這哈密衛就是關外七衛之一。

“那朝廷派誰過去了?”文哥兒好奇追問。

這算不得機密,丘濬便給他透露了朝廷挑的人選:“朝廷安排了兵部侍郎張海和都督同知緱謙前去經略哈密。”

這一文一武品階倒也不算低,只是給丘濬的感覺都不太靠譜。

比如緱謙去鎮守遼東,就曾經因為畏罪貪功夥同其他人瞞下建州百姓被北虜過境殺掠五百多人的禍事,還等著朝廷給他們論功行賞。

要不是被禦史彈劾,這事兒就被他們給瞞過去了。

最後緱謙他們也不過是停俸一年。

本來朱祐樘登基以後緱謙已經被罷免,後來又被禦史說他還是挺有能力的,舉薦他繼續為朝廷效力。

這次舉薦的結果是緱謙到任半年,失機四次!

派這樣一個人去經略哈密,丘濬感覺哈密衛說不定比派他們去之前更危險。

畢竟他們這些武將膽子大得很,隱瞞百姓死傷他們幹得出來,殺掉納款部族成員冒領軍功他們也幹得出來,唯有奮力抗敵、經略一方這種分內事他們躲得比誰都快!

張海一個才從順天府尹升入兵部三四年、沒什麽軍事經驗的兵部左侍郎,怎麽壓得住緱謙這種老兵油子?

哈密衛怕是要出事。

丘濬還是覺得馬文升出馬比較靠譜,要論年紀的話張海也五十好幾了,連重孫子重孫女都有了,誰又比誰年輕啊?

他也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個意見而已,馬文升不樂意去就算了。

現在朝廷這個人員安排,就讓丘濬心裏不太踏實。

本質上來說,還是大家都不太看得上關外七衛,所以根本沒準備好好經略哈密衛。

文哥兒聽了丘濬的分析,也跟著擔憂起來。

“哈密衛產的瓜,甜嗎?”

文哥兒憂心忡忡地問。

哈密衛,聽著就很像能種哈密瓜的地方!

這樣的好地方,不拿來種瓜可惜了!!!

絕佳種瓜寶地,怎麽能不好好經營!

丘濬:“…………”

丘濬道:“哈密衛沒進貢過當地產的瓜,甜不甜我也不知道。”

他真是閑著沒事才給這小子講哈密衛的事,講半天這小子也只記掛著那麽一口吃的!

不過聊都聊了,丘濬順勢便給文哥兒講了點史料:“《漢書》有提及敦煌乃是‘古瓜州,出美瓜’,當時哈密衛也是敦煌的一部分,可見早在漢朝時那一帶就產出好瓜了。到了隋唐時顏師古為《漢書》作注,也曾提到過這地方‘至今猶出大瓜,長者,狐入其中,首尾不出’,所以到隋唐時期當地種的瓜仍然又大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