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第2/3頁)

一切洗牌重來。

其實對百姓來說也不過是往復循環。

文哥兒與幾個剛巧抵京的船役圍坐在熱騰騰的鍋子邊上涮肉吃。

這是他攢的飯局,牽線人是他相熟的閑漢,他們平日裏東遊西晃,有的人對碼頭這邊也熟得很,文哥兒便讓他們約些船役一起吃頓飯聊聊天。

他現在手上有閑錢,偶爾出來下館子也不虛,自是大方地讓閑漢牽線請幾個健談的船役來講講服船役的事,要是吃飽喝足後能帶他上船瞅瞅就更好了。

正好這幾天河道結冰,貨船、客船基本都走不了了,不少船只停靠在碼頭一帶靜候河開,船役們也難得地擁有了幾天清閑時光,那個受文哥兒所托的閑漢很快便約好了這麽個飯局。

船役們本來還有些拘謹,見請客的是這麽小一娃娃,心放下了大半,與文哥兒相互介紹了一番,為首的爽朗漢子便說道:“我們可是很能吃的,你這小娃兒要是錢沒帶夠等會就說一聲,我們一起湊湊。”

據說火鍋的起源之一就是碼頭船工,他們經常在船上、碼頭上幹苦力活,臨到吃飯時沒那麽多閑工夫專門做菜,便煮沸一鍋子或者一瓦罐子的水各自把肉菜放進去燙熟,囫圇著填飽肚子就是一頓!

不過再往前算一算的話,古時達官貴人的“鐘鳴鼎食”,也算得上是遠古時期的火鍋了。

畢竟根據專家考證,“鼎”字下半部分代表的是柴火,鼎很可能就是在鼎底燒火,鼎裏煮菜煮肉!

由此可見,人古代王公貴族吃火鍋還很有儀式感,要在邊上擺一排編鐘邊聽著美妙的樂曲邊享用美食來著。

文哥兒嘗了口燙熟的肉片,覺得滋味還挺不錯,笑眯眯地和人聊起了“鐘鳴鼎食”的典故來,說夏商周的王公貴族吃火鍋還得敲編鐘來著!

“乖乖,那可太怪了,吃飯還有人在邊上敲鐘,這誰吃得下喲!”有船役忍不住感慨。

他們不懂什麽夏商周,也不懂什麽編鐘和大鼎,可聽文哥兒這麽一講,感覺他們還是現在這樣吃鍋子可比要更自在些!

文哥兒便又和船役們吹噓了一通,說古時那些個王公貴族吃的米面準沒他們現在吃的這般適口,他們都不會用石磨、不曉得可以把小麥磨成面粉來著!他們現在蒸的包子餃子、下的餛飩面條,就算是位列王公也是吃不上的!

哪怕生活可能不盡如意,日子總歸是越過越好的!

早生個一兩千年,可沒有現在這樣大、這樣穩的船!

大夥本就是邊吃邊聊,船役們聽文哥兒講吃吃喝喝的飲食史聽得分外起勁。

見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他們熟悉的大船上,他們也有了分享的勁頭,輪流給文哥兒講起了他們行船時的趣事。

一頓鍋子吃得其樂融融,文哥兒掏錢付了賬,與船役們去他們船上參觀了一圈,不時掏出小本本給一些小物件畫了個速寫,方便回去後給朱厚照繪制“船役的一天”。

他尤其熱衷於研究停船用的絞車和升降船帆用的雙輪滑車,在邊上繞來繞去、看來看去,只覺古往今來都不缺聰明人。

像這絞車就是跟轆轤那樣的省力工具,可以輕輕松松把泊船用的沉重石碇或者鐵錨從水裏拉起來。

見文哥兒似乎對絞車很感興趣,船役們驕傲地介紹道:“這可是大船才有的!”

一般小船可用不上那麽大的船錨,根本用不上絞車。

文哥兒由衷感慨:“厲害!”

等得知船役們是蘇州來的,文哥兒積極約飯:“等我以後跟我老師去蘇州,一定去找你們吃一頓。”

“好,到時輪到我們請你吃!”船役們朗笑著答應,又好奇起文哥兒的老師到底是誰。

一聊之下,船役們才知曉文哥兒的老師正巧是他們蘇州出來的狀元郎吳寬,船役們都不免感慨世界可真是太小了,他們只是上岸搓頓免費的飯,居然能碰上他們狀元郎的學生。

要不怎麽說緣分這東西特別奇妙?

見船役們都挺驚訝,隨行的閑漢登時找著顯擺機會了,唾沫橫飛地給他們介紹起來:他們的小神童不止一個狀元老師,小神童另一位老師也是狀元,小神童他爹也是狀元!現在他們小神童還在給太子講學,太子誒,可厲害了!!

閑漢話裏行間那股子自豪勁,叫人聽了覺得小神童是他們家孩子似的。

文哥兒都被他吹噓得有點不好意思了。

船役們自是既震驚又高興,沒想到請他們吃飯的居然是這麽一位赫赫有名的小神童!

這頓飯他們可以吹一年!

臨別時兩邊儼然已經是很相熟的朋友。

文哥兒別過這批新認識的大夥伴,優哉遊哉地與金生一同往回走。

碼頭上吹來的獵獵江風其實有點凍人,不過文哥兒兩人都是不畏冷的年紀,倒也不覺得有什麽,只是感覺回去的路上行人不怎麽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