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第3/3頁)

就地開墾的話,就不用運來運去了!

地方上的人多了,河西走廊也熱鬧起來了!

文哥兒繼續介紹道:“就算這地方著實種不出糧食來,只要這開中之法還在,商賈還是可以就近運糧過去解決邊關的缺糧問題,這樣朝廷可以省去很多麻煩、減少很多損耗。”

有兩次走“絲綢之路”的經歷打底,朱厚照聽得津津有味。

少走些遠路,確實可以少很多損耗,這個他是知道的!

畢竟每離開一個地方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文哥兒都可能掏出一張特殊事件卡讓他選要財物還是要隨從!

可惡!

朱厚照認真誇道:“開中法好!”

文哥兒笑道:“確實是個利國利民的好辦法,可惜恐怕用不久了。”

朱厚照不解地問:“為什麽?”

既然是好辦法,那當然是一直用才好!

文哥兒道:“因為朝廷經常給人賜發鹽引,許多人不用運糧到邊關也能輕松拿到鹽引。他們直接在京師把這些鹽引賣給商賈,商賈只要掏點錢就能拿到鹽引去領鹽,換成殿下是商賈,殿下還會辛辛苦苦往邊關運糧或者去開墾商屯嗎?”

朱厚照想也不想便說:“不會!”

文哥兒說:“這就對了,所以說這個好辦法用不長久了。”

朱厚照氣憤地說道:“不賜!”

不給他們賜,他們就沒得賣!

不得不說,朱三歲還是挺聰明的,一下子就能找到問題的關鍵點。

文哥兒道:“殿下日後要能說到做到才行,只是嘴上說說的話當然很容易。”

朱厚照感覺自己被文哥兒質疑了,頓時氣呼呼地強調道:“不賜!誰都不賜!”

他可是說到做到的朱三歲!

文哥兒一點都沒有可能掀掉了許多人飯碗的擔憂惶恐,忽悠完朱厚照就溜溜達達地出宮去了。

至於朱厚照……

朱厚照高高興興地接手了文哥兒留下的那堆特殊事件卡。

他小先生出宮了,該換他來當西域大魔王啦!

魔王輪流做,今年到我家!

谷大用等人:“…………”

曉得嘞,曉得嘞!

這就來虧他個血本無歸!

作者有話說:

文官們:太子親近小神童,四舍五入就是親近文官!

文哥兒:咦?這是誰的飯碗擺在這兒?我踢!

朱三歲(有樣學樣):我踢!

文官:……

勛貴:……

外戚:……

宦官:……

*

更新!今天!早早!

終於解封了,一早出去遛彎,精神十足!(?)

*

注:

①弘治六年陜西幹旱情況:參考《明實錄》

【○以旱災免狹西西安等七府弘治六年夏稅有差】

【○己酉以旱災免狹西西安左等二十五衛所弘治六年屯糧有差】

-

②開中法:參考百科介紹和《明實錄》

弘治中期(九年)有宦官提出把鹽引拿來給他們搞織造:

【○署承運庫事太監秦文等奏仍乞照太監龍綬所奏長蘆鹽引以供織造,戶部言當照前旨斷以不疑各官果欲沿途收買物料(這裏不太會斷句囫圇著理解一下就好),請以太倉余銀二千兩先給之,而鹽引不可與。

上竟與之。】

大概意思應該是戶部覺得鹽法還能搶救一下,說沒錢搞織造的話直接撥錢就好,鹽引千萬不能給

朱祐樘卻給了鹽引。

-

到弘治後期(十六年),言官上書彈劾外戚阻壞鹽法

【戶部奏慶雲侯周壽壽寧侯張鶴齡家人朱達周洪等阻壞鹽法請將鹽引未納銀者停止得旨允之尋復從壽鶴齡請令其買補】

這是發展到錢都不給,直接要鹽引……

給了多少呢……

【近日兩家家人朱達杜成周洪等陳乞兩淮長蘆鹽引若幹萬】

……若幹萬

-

按照老丘《大學衍義補》的描述,【每引以二百斤為袋,帶耗五斤】,若幹萬X200斤……所以是兩家外戚只要求一下皇帝,隨隨便便就能搞走近千萬斤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