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第2/3頁)

簡直斯文掃地!

朱祐樘心情很郁悶,又不好在朱厚照面前表現出來。

畢竟他兒子才三歲,能懂什麽?能記住這麽多已經夠聰明伶俐了!

朱祐樘憋了一晚上,第二日才終於在和幾位閣臣聊政務時問了出口:“諸位愛卿知道什麽是‘活切頭’‘蜂采蜜’嗎?”

徐溥等人:?????

還是丘濬很快反應過來,眉頭突突直跳。

這不是他平日裏閑著沒事和文哥兒閑聊,偶爾提了一嘴的科場舞弊花樣嗎?他在國子監當過幾年祭酒,不免在監生和同僚們那兒聽說許多花頭。

去年看文哥兒那麽關心他哥應試的事,他便隨口與文哥兒說起過這些作弊手段。

難道是文哥兒跑去太子面前胡說八道了?

丘濬說道:“臣聽說過。”

朱祐樘聞言立刻看向丘濬。

太子到底年幼,說不清到底是怎麽回事,只哼哼唧唧地說什麽“切卷子,切卷子”“這個采采,那個采采”,朱祐樘聽的雲裏霧裏。

看來是丘濬平時給文哥兒講過這些科場內幕!

徐溥三人也不由看向丘濬。

要說在座諸人誰最了解那些個沒甚用處的偏門知識,那肯定就是丘濬了。瞧他一個理學大家,還跑去學人寫戲曲,就知道這人私底下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愛研究!

丘濬只能給朱祐樘幾人講解了一番。

對於給別人科普這件事,丘濬還是很有熱情的。

早說你們想聽啊,這玩意我脫稿都能講上三天三夜!

丘濬講著講著就上頭了,跟文哥兒那樣從考前講到考後,每個作弊手法都不帶重樣的。

……聽得其他人看向丘濬的眼神都古古怪怪的。

這小老頭兒一天到晚都在琢磨什麽?

尤其是這什麽“活切頭”“蜂采蜜”的,聽得人頭皮都發麻了。

咱派那麽多人在考場外千攔萬攔、在考場裏一對一盯得那麽緊,結果到了考後彌封、謄錄、對讀這些環節動點手腳,就能讓學識過人的考生落榜、不學無術的考生榜上有名!

這事兒誰聽了不氣憤?

朱祐樘更是忍不住直接罵道:“真是豈有此理!”得知好端端的科舉居然有這麽多見不得光的腌臜事,他心裏氣悶不已,不由問丘濬,“丘愛卿說的這些舞弊手段可是確有其事?”

丘濬老神在在地說道:“不過是市井傳言而已,臣也是道聽途說,並不清楚是否真有其事,興許這些事發生在宋元之時也不一定。若非陛下問起,臣也不會拿這等腌臜事來汙了陛下的耳。”

朱祐樘松了口氣。

可沒等他這口氣松完,丘濬又補充道:“據傳永樂年間解文毅公為主考官,見同鄉劉子欽連得解元、會魁,有心‘提點’劉子欽讓他得個三元及第,結果劉子欽斷然拒絕。解文毅公見此子如此不知好歹,便決定‘提點’另一位同鄉。”丘濬娓娓說道,“想來考官若是存了私心,考前泄題也並非不可能的事。”

解文毅公就是傳說中的大明才子解縉,他和他選出來的狀元曾棨都很得朱棣的喜歡,每次談詩論文就要把他們拉出來遛一遛、誇一誇。

丘濬又給朱祐樘舉了別的例子,諸如宣德年間山東鄉試考官授意彌封官換掉考生卷子、成化年間順天鄉試謄錄生割考生考卷等等。

這些事都是有記載可查,除卻解縉那段試圖搞“人造三元及第”的傳聞外都是被朝廷明文處置過的案子。

所以或許不是所有花樣都有實證,可也並非不可能發生!

丘濬洋洋灑灑講了一通,講得所有人都沉默了。

殿試本來就是走個過場的事,主考官“提點”後輩這種事不算太新鮮,倒也不必特意拎出來講。

還有你不是道聽途說嗎?怎麽講著講著又變成科普真實案例了!

不過即便大夥心裏有再多的想法,都不好擺在明面上來講。這可是科場舞弊,丘濬都擺到明面上來說了,他們除了跟著罵以外還能說什麽?

只有唯一一個沒深入了解過科場舞弊的朱祐樘越聽越憂心忡忡。

這位好脾氣的帝王難得地罵起人來:“朝廷的掄才大典,豈能讓這些宵小之輩肆意妄為?!”他起身對幾位閣老說道,“諸位愛卿回去想想有何佳法杜絕這些舞弊手段,不能寒了天下讀書人的心。”

劉健幾人自是喏然領命。

待朱祐樘走後,劉健幾人對視一眼,不由得齊齊看向丘濬,眼神裏的意思是“你整出來的事兒你得負全責”。

丘濬懶得搭理他們。

想要杜絕科場舞弊可太難了,約莫也只能年年嚴抓年年嚴管。不過把作弊手段與應對之法歸納總結一下,每科開考前給參與的官員們說道說道,說不準也有那麽一點敲打效果。

丘濬揣了個新任務下衙回家,瞧見文哥兒正沒心沒肺地蹲在自家院子裏數移盆後的草莓茬,只覺這小子是真的能給人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