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第2/3頁)

李東陽笑眯眯地說道:“你現在要給太子殿下講學,還能在年底前寫出《飲食詩話》來嗎?我怎麽感覺很久沒看到你的新文章了?”

文哥兒:?????

可惡,學生都已經受了傷,當老師的不安慰就算了,居然還突然催作業!

文哥兒麻溜跑了。

在寫了,在寫了!

王六歲從不食言!

除非真寫不出來!

當夜,朱厚照跟帝後二人一起用晚膳。

朱厚照很認真地抱著個小饅頭啃,沒有嫌棄饅頭沒啥味道不好吃。

朱祐樘看自家兒子啃饅頭的模樣,越看越覺得熟悉,怎麽像是跟文哥兒學的?瞧著倒是也很下飯。他等朱厚照努力吃完整個饅頭,才笑著問道:“你不是不愛吃饅頭的嗎?”

“不浪費!”

朱厚照答得很快。

答完後他又努力回想了一下,給朱祐樘背了句詩:“粒粒,皆辛苦!”

朱祐樘微訝,問道:“這是你小先生教你的嗎?”

朱厚照用力點頭,見他父皇似乎被自己學的新知識震驚到了,頓時繼續顯擺起來:“饑荒!吃土!觀音土!肚肚堵住!”

經過朱厚照一番手舞足蹈的復述,朱祐樘才知道是怎麽回事。

原來是有些地方鬧饑荒,百姓餓得連土都吃!

明明“觀音土”吃多了也會死,大家卻還是把它當做最後的救命稻草,覺得是觀音菩薩顯靈來救苦救難。

朱厚照還煞有介事地總結陳詞:“饑荒,不好,不喜歡!”

朱祐樘聽著兒子天真的話語,心中復雜無比。他說道:“對,不好,很不好。”沒有人會喜歡饑荒這種東西,要是連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要朝廷還有何用?

本以為兒子玩了半天泥巴的朱祐樘,此時既覺得自己兒子聰明得很,又覺得小神童格外會教。

等朱厚照被抱回去睡覺了,朱祐樘才轉頭對張皇後說道:“這下你放心了吧?”

知道文哥兒帶朱厚照去挖泥玩的時候張皇後還很有些擔憂來著。

張皇後總覺得給兒子講這些還太早了些,可見朱祐樘這般高興,她也只能說道:“陛下的決定自是為照兒好的。”

朱祐樘拍著張皇後的手背說道:“照兒有著身為太子的責任,這些都是他當學的。當初宣宗便曾親自微服出行體察民情,親自寫過《憫農詩》《憫旱詩》,我兒日後若是也能那般憫恤百姓,對我們大明來說是好事。”

帝後二人的對話,文哥兒自然是不知曉的。翌日一早,他仍是和他爹一起進了宮,早早去尋朱厚照玩耍。

朱厚照見到文哥兒眼睛一亮,跑過去給文哥兒講自己昨天了解到的房屋構造。

不問不知道,一問他才知道他住的地方有這麽多來自各地的寶貝,每根木頭每片瓦都是精挑細選送進宮來的!

既然知曉了這麽多新鮮事物,朱厚照自然是要一件一件給文哥兒講過去。

文哥兒跟在朱厚照後頭聽得嘖嘖稱奇,算是借機深入了解了明代紫禁城的內部構造。

他對朱厚照的功課完成情況予以高度贊揚,領著朱厚照對坐到書案前把“綿綿瓜瓞”後面一段寫了出來。

綿綿瓜瓞出自《詩經》中的《綿》,且還是這首詩的起興句,明面上說的是瓜,實際上是在講周部族的百姓生生不息、綿綿不絕。

這詩的前三段正好和造房子有關。

老周人有位先祖被稱為“古公亶父”,後來被追謚為“周太王”,算是周王朝的奠基人。

《綿》講的就是古公亶父如何帶著周人遷徙、定居、發展的“史詩”。

文哥兒把《綿》的第一段寫出來,給朱厚照念了一遍,才跟他講起關於“綿綿瓜瓞”的故事來。

周部族最初生活在貧苦落後的地方,連可以睡覺的房子都沒有,他們該怎麽辦?

朱厚照聽了也思考起來,想了一會便答道:“建房子!”

文哥兒道:“沒錯,建房子,但是他們沒有我們這麽好的木頭這麽好的瓦,所以他們最開始只能挖窯洞來住。”

窯洞!

在山裏挖洞洞住!

我們的祖先會打洞!

朱厚照沒見過窯洞,立刻問文哥兒那是什麽樣的。

文哥兒道:“你看這句‘陶復陶穴’,講的就是窯洞裏的構造了,直穿的窯洞是‘穴’,旁穿的窯洞是‘復’。古公亶父作為周部族的首領,他的窯洞一定很大,說不準復雜得跟迷宮似的!”

朱厚照不懂就問:“什麽是迷宮?”

文哥兒眨巴一下眼。

什麽,大明沒迷宮的嗎?他回憶了一下,目前還真沒見過迷宮這種說法。

文哥兒一點不慌,換了張白紙提筆就畫,現場給朱厚照弄了個紙上迷宮。他說道:“殿下可以來試試看,瞧瞧能不能從這邊的入口走到另一邊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