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第3/3頁)

王守仁本來也浪得正開心,無心陪王六歲玩耍,可聽說是吳寬那邊相邀,還有幾個年紀相當的年輕人等著自己去會一會,他立刻便推了其他約與文哥兒一塊去了吳家。

吳寬家不僅有文徵明幾人在,王鏊這個蘇州人也在。

說來也是緣分,王鏊今年八月去應天府主持南京鄉試,祝允明恰好就是今年應試,所以祝允明如今也該稱王鏊一聲“老師”了。

這麽算下來,等同於江南才子的老中小三代都在。

當然,吳寬性情寬和,脾氣極佳,鮮少與人置氣。

約莫是心寬體胖的緣故,哪怕他如今年近六十,瞧著仍不見多少老態。見文哥兒兄弟倆一起過來了,吳寬笑著說道:“來,坐下說話。”

文哥兒發現自家兄弟兩余姚人不小心掉進了蘇州才子堆裏,一點都沒緊張,還開開心心地跑過去坐吳寬旁邊,與文徵明幾人互換了姓名。

文徵明幾人還是很好分辨的,瞧著最年長的是祝允明,瞧著清俊斯文的是好學生文徵明。

剩下浪蕩不羈的兩人便是唐寅和張靈了,這兩皆是性情疏狂、姿容俊爽之人,很有流連花叢的本錢,倒是有些不好區分。

好在他們一自我介紹,文哥兒就把人給記住了。

既然是吳門聚會,自然少不了字畫交流,吳寬笑著取了幅王鏊從南京給他帶回來的沈周畫作,對文哥兒他們說道:“我準備在石田的畫上題詩,只是一時半會想不出該題什麽,你們都來幫我想想。”

文哥兒一聽就懂,這哪是什麽“想不出該題什麽”,分明是吳寬要考校他們!

還得現場對著畫寫詩,難度可就大了。

何況還有江南幾大才子馬上要一展書法才華!

文哥兒見勢不妙,悄悄往後挪了一步,仰頭對著他哥說道:“哥你是最棒的!放心大膽地寫吧!”

王守仁直接跟拎雞仔似的把他拎了起來,對吳寬說道:“您就這麽讓他臨陣退縮?”

文哥兒馬上把頭轉向吳寬,可憐巴巴地對吳寬說:“老師,我才六歲,我還是個孩子!”

吳寬不是愛勉強人的脾氣,含笑對王守仁說道:“隨他去吧。”

王守仁頗為遺憾地把文哥兒放下地。

文哥兒馬上邁開小短腿麻溜跑到吳寬右手邊,盡量離王守仁這個壞哥哥遠一點,免得自己又被拎個正著。

世上怎麽會有這樣的哥哥!

唐寅見文哥兒直接退出,不由樂道:“你不是三歲就會寫詩了嗎?”

這小子名氣之大,可是連他們這些遠在蘇州的人都聽說了的!

文哥兒唉聲嘆氣地道:“會是會的,寫成什麽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要是能寫出絕世好詩,我一定第一時間給你們都寄一份,絕不允許天底下還有人沒看過我的曠世佳作!”

眾人聽了俱是大笑不已。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日記:

弘治六年正月十二,天氣晴

今天我哥想坑我,記仇.jpg

*

注:

①按照記載,王鏊是在去年主持鄉試,祝枝山也確實是在去年考過了鄉試,兩人一直師徒相稱。

不過祝枝山考了七輪會試一直沒考中(算下來二十幾年),考到自己兒子考上了才終於無奈放棄(bushi

-

②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出自《論語》

孔子最沒辦法的兩類學生: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

文哥兒:橫看豎看,像在罵我

-

③壽寧侯張巒:本來應該在去年八月去世,文裏很多人的命運都改變了(絕對不是我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