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第2/3頁)

文哥兒聽說過養濟院,只是從來沒去過。

他聞言回家搜羅了一些不用了的玩具、不看了的書,統統收拾停妥了,又在長安街前前後後化緣了一圈。

既然朝廷會給衣服給糧,溫飽應當不愁,所以文哥兒只準備化緣一些朝廷不會分發的東西。

馬上要過年了,很多人家中都要來個“除舊迎新”,許多舊東西可能會封存起來從此不見天日,正好文哥兒過來討要,許多人便直接讓底下的人收拾出來給了他。

聽聞文哥兒要去養濟院一趟,謝豆自然又第一個響應,楊慎也被文哥兒抓來當壯丁,負責用腦子記錄大家都捐了什麽愛心物資。

文哥兒帶著兩個師兄弟每去一家,就多拐跑別人家一個孩子。

別人家孩子都來了,自然得有人手跟著,最後連李兆先都帶著他弟李兆同一起來湊熱鬧,準備趁著年前帶弟弟去養濟院看望那些真正窮苦的孤寡老小。

一群小孩哼哧哼哧攢了滿滿兩三車長安街各戶人家的閑置品,看著摞得整整齊齊的寶貝們很有成就感。

文哥兒帶著一車小孩繞著皇城走了半圈,呼啦啦地在養濟院前下了車。

養濟院的門房鮮少見到這陣勢,一時都沒反應過來。

直至文哥兒跑到他面前問自己帶來了一些玩具書冊碗碟之類的閑置品,想問問養濟院這邊需不需要,門房才回過神來,忙進去把負責管理養濟院的官員喊了出來。

那官員只是個低品小官,平時連長安街都沒什麽機會去,哪有機會接觸文哥兒他們這批官宦子弟。

得知來的全是翰林官們家中的孩子,那小官忙親自出來把他們迎了進去。

文哥兒年紀不大,打過交道的人卻不少,與這陌生小官接觸起來一點都沒拘著。

一大一小從大門開始聊,走到裏頭已經成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的好朋友。

文哥兒也從負責人口中了解了京師養濟院的情況,京師有一東一西兩個養濟院,爭取能收容京師所有無法自力更生的孤寡殘障人士。

管著京師養濟院,官職雖然不大,雜事卻挺多,責任也不小。

地方上可能有人敢虛報人頭騙補貼,京師這邊可沒人敢這麽做。

又不是不要命了。

養濟院這種地方許多人都不樂意來,偏那小官還是個話癆,平日裏憋得厲害,逮著文哥兒就忍不住介紹了許多養濟院的情況。

文哥兒聽得很認真,一行人入內後他才說起來意。

除了送愛心物資外,他還想找那閑漢給他介紹的巧匠。據那閑漢說的,那巧匠還是個盲眼人,實在很了不起!

小官一聽就知道說的是誰,嘆著氣給文哥兒指了不遠處一個神色悲憫的老和尚,口中說道:“你來得真不巧,他一朋友剛沒了,今兒正好請了老僧過來念經,一會就要擡去漏澤園下葬,他怕是沒心情見你。”

漏澤園是朝廷給家貧者、無家者安排的叢葬地,很多無人認領的屍體都是草席一卷直接埋過去,像這位孤寡老人一樣有朋友幫忙請老僧來送葬的,已經算很幸運了。

小官見文哥兒沉吟不語,也覺自己提這事不太妥當。很多人都不喜歡碰上喪事,尤其擔心自己家孩子被沖撞得小則害怕大則生病。

小官忙說道:“我們不去那邊。”

文哥兒並不避諱這些,聞言回過神來,斟酌著說道:“您找人帶豆哥兒他們去卸東西,我過去那邊瞧瞧可以嗎?”

小官見這麽多人過來,出來說話的卻是文哥兒,知曉他是個有主意的小孩,便點頭應了下來,安排人手去卸下文哥兒帶來的捐贈物資,順便領謝豆他們到處瞧瞧。

謝豆本來要跟文哥兒一起的,聽說那邊有死人又望而卻步,決定肩負起年長者(年長四歲)的職責,負責跟隨大部隊看護楊慎他們這些年紀更小的娃娃。

文哥兒與那小官走向停靈的偏院,本來養濟院就僻靜得很,這個偏院就更顯得更寂靜了,只有剛開始入內打坐的老僧低低的念經聲回蕩其中。

文哥兒還沒參加過葬禮,自然也沒聽過這樣的經文。

他安靜地立在廊下聽著老僧把經文都念完了,不由想到了老丘說的時人下葬大多遵循佛道的規矩,已經鮮少知道自己的禮儀。可對於親朋好友來說,此時此刻能做的大概也只有請僧道來送逝者一程了。

文哥兒目光轉向靈前一個五十余歲的老者身上,對方眼睛明顯看不見,神情哀戚地坐在那兒,似乎在懷念老友,又似乎什麽都沒想。

文哥兒直覺覺得這人便是自己要找的人,不過這種情況他也沒心思去尋對方說貓貓玩具的事。他與那為他引路的小官說了一聲,與他一並走了過去,一屁股坐到那個瞎子老者身邊,小聲問道:“您與這位先生認識很久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