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第2/3頁)

文哥兒思量半天,很快確定了中心思想——

把不識字的老人家統統抓去上學!

再把識字的老人家統統抓去教書!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努力,從此天下目不識丁的老人都能識字知禮,家家戶戶也都能享受“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幸福,真正打心裏敬愛家中識過字學過禮儀的老人家!

孔聖人早就說過了,“孝”最重要也是最難做到的其實是這麽兩件事:由衷敬重和始終和顏悅色。

當家中晚輩能夠發自內心地敬重長輩,長輩又用自己的所學悉心教導家中晚輩,風氣難道還能變壞嗎?

上梁正了,下梁不歪!

咱還等什麽,快把家裏的老人都抓進學校去吧!

文哥兒暗搓搓地寫了幾天,好生把格式改成了正經奏章。他沒急著跑通政司送奏章,而是先去找他祖父說是有篇與他切身相關的新作要給他點評點評。

王老爺子雖沒去考功名,卻也是粗讀過些書的,自然不願在孫兒面前露怯。他頷首說道:“你念來我聽聽。”

文哥兒便給他念了起來。

念到激昂處(比如把他們抓去上學之類的),他自是又踩到凳子上站得高高的,一副要發表重要演講的認真架勢,擲地有聲地繼續對著他祖父誦讀。

抓起來!

去上學!

說的就是他祖父了!

天下孩子苦上學久矣!

怎麽可以只有孩子去上學!

必須把他們統統都抓過去!

活到老,學到老!

學會了,就去教!

每個人都會變老的,所以老老人可以教新老人,老老相教無窮盡也!

王老爺子:?????

你小子皮癢了是不是?!

文哥兒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是在找打,念完後還跳下凳子跑過去問他祖父:“怎麽樣?我寫得怎麽樣?是不是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王老爺子腮幫子抖了抖。

每當王五歲開始作妖,周圍人往往處於很想打他一頓或者馬上打他一頓的不穩定狀態。

文哥兒湊近昂起腦袋一瞅,終於發現不對頭,麻溜跑走了,留下他祖父一個人在那氣悶半天。

既然沒法從未來可能去入學或者去教學的當事人(他祖父)這裏得到反饋,文哥兒第二天便揣著奏章去翰林院找李東陽他們點評。

李東陽拿過去看了一遍,覺得文哥兒文義通順,且文中明顯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他們的看法插進去反而顯得突兀,便只從語句和格式方面給他提了一句。

李東陽趁著其他人還在看,笑著問道:“怎麽突然想到寫這個?”

文哥兒便把老丘瞧不起他的事說了出來。

這個老丘居然說他寫奏章連通政司那關都過不了,根本到不了內閣!

李東陽:“…………”

這不是瞧不起你,而是按照正常程序來走的話,沒官身的百姓通過通政司上書本來就不容易遞到內閣去。

要不然內閣幾個閣老不得天天被各種亂七八糟的奏本淹沒?!

這類民間奏本大多都是通政司捋個摘要遞上去,內閣那邊覺得有必要看看的話再命人去調閱。

李東陽給他解釋了幾句。

文哥兒聽懂了。

原來不是老丘瞧不起他,是他冤枉老丘了!

這麽說來,他還缺一份精彩的摘要!

怎麽能把這麽重要的門面工作交由別人來擬寫?他馬上就寫張摘要小紙條,夾帶進去供通政司的人參考!

李東陽聽了文哥兒的打算忍不住直樂。

重點是摘要嗎?!

左右也不是什麽壞事(而且不是自己兒子),李東陽也就隨他去了。

不幸的是,王華這個親爹今天又進宮參與經筵講學去了。

等他回到翰林院來才知道自己兒子又有新作面世。

且人人都知道他要往通政司遞奏本去了。

王華覺得吧,他怎麽就攤上這麽個兒子?

大兒子王守仁十幾歲去邊關走了一遭,回來後就覺得自己深入了解了邊關情況,想要上書朝廷討論軍事部署。

當時王守仁這想法被他摁下了。

現在文哥兒倒好,五歲就想學人上書,還背著他嚷嚷得人盡皆知。

這小子一準是記住了他哥被攔著不讓上書的教訓,特意繞過他不給他先看!

怎麽一個兩個全都好的不學凈學壞的?

這還來個廣而告之,他還能怎麽攔著?

說不準他攔下了反而有更多人好奇這事兒,都想瞅瞅文哥兒到底寫了什麽來著。

所以,這小子到底寫了什麽?!

王華找到了正在認認真真編摘要的文哥兒。

文哥兒寫著寫著就感覺一片陰影朝自己覆籠過來。

他擡頭一看,黑黑的,臭臭的,是他爹的臉!

文哥兒乖巧喊了聲“爹”。

王華繃著臉說出了父母常用語錄:“你還知道我是你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