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第2/3頁)

眾人聽得一愣一愣,接著便是哄然大笑。

國子監監生年紀不全是王守仁這般年紀的,也有三四十歲乃至年過半百才入監,不過當初會與王守仁一同寫文章討伐“金蓮癖”挨國子監打的,大多都是年輕氣盛的家夥。

元思永當時是自發參與的,從沒與王守仁交流過,這次還是王守仁托與他玩得好(睡他鄰鋪)的同窗去邀請,才是算是把人給請了出來。

聽了文哥兒那個要善待乳牙的歪理,元思永覺得傳說中的小神童果然名不虛傳,連兄弟間閑談都這般可愛。

難怪他爹回家後都特意和他們提了幾句。

這在他們家沉默的飯桌上可是很稀奇的。

有人則下意識把自己兩排牙齒上下叩了叩,很是感慨地說:“我乳牙都沒了,真可惜沒來得及對它好點。”

文哥兒煞有介事地寬慰道:“不要緊,乳牙不去,恒牙不來!乳牙頂多只跟著我們十來年,恒牙可是要跟我們一輩子的。有句詩怎麽說來著,不如憐取眼前牙!”

眾人又是一陣哄笑。

只聽過“不如憐取眼前人”的,哪來的“不如憐取眼前牙”啊?

人晏相公聽他這麽瞎改一氣,怕是要從棺材裏跳出來打他一頓。

不管什麽時候,一大群青春勃發的年輕人湊一起總是分外引人注目的,加之他們年輕無忌憚,說笑也沒避著旁人,一路上便引來不少人的關注。

見他們笑得這般暢快,不免都有種“年輕真好”的感慨。

一行人說說笑笑地進了王守仁預定好的店,輪流給文哥兒自我介紹了一番。

文哥兒把他們的名字一一記下,才認真打量起相對比較寡言的元思永。

元思永是真的和元守直有點像,五官長得挺周正,只是話很少,只有話茬到了他頭上他才會接上一兩句,且都是言簡意賅地應和。

文哥兒是很樂於交朋友的,雖惦念著元守直家的粉漿飯,坐到席間卻是沒冷落任何人,和每個人都聊得很歡,還很豪氣地拍拍自己鼓鼓的小錢袋說:“大家敞開了吃,湯圓管夠。”

那闊氣的小模樣兒聽得大家樂到不行。

當初都是他們自己願意摻和的,挨打挨罰都是他們合該承受的後果。要不是王守仁說吃個湯圓花不了多少錢,他們都不會讓個半大小孩請客。

元思永難得地多說了句話:“你的壓歲錢不是要拿去擺攤代寫書信嗎?”

元宵長假前國子監那事兒鬧得沸沸揚揚,旁人也是知道文哥兒在這條街上擺攤的。他們點著頭說:“別人代寫書信都是賺個辛苦錢,你倒好,還自己貼錢進去。”

文哥兒自有一套道理:“是我自己想練字才去擺攤的,別人為什麽要為我這手醜字花錢?”他怕大夥吃不盡興,又把李東陽他們說要輪流給自己包月的事講了出來。他可是有一整個翰林院當後盾的!

這麽一說,大家都忍不住羨慕起來。

別的不說,光是李西涯這個老師就足夠讓人眼熱的了。

這小子真是從小泡在學士堆裏長大的快活小孩兒!

怪不得小小年紀就跑街上“回饋百姓”去。

既然提到了擺攤,文哥兒便又把自己的“一品燈”拎了出來,給大家欣賞一下上頭的仙鶴麒麟。

這燈瞧著仙氣縹緲,宛如冰雪仙境,可又不失俗世願景。

要知道文官的一品官服上繡的是仙鶴,武官的官服上繡的是麒麟,這環繞期間的雲霧瞧著都像是一品大員才能用的玉腰帶!

將來他們入朝為官,不知會多羨慕官袍上綴著這種鳥獸的官袍!

大家都是國子監裏讀書的,哪有不暢想自己金榜題名後平步青雲、步步高升的?

且他們還年輕,身上還沒那麽多常年浸淫在聖賢書裏的迂腐氣,不至於談到前程就假惺惺地說“當官不當官的不要緊,主要是想為百姓做點事”。

於是他們又趕在湯圓上桌前輪流把文哥兒的寶貝冰燈傳看了一遍。

要不是文哥兒在旁邊很心疼地叮囑說“大家看看就好,可別摸化了”,他們怕是要輪番實踐廣大群眾碰上吉祥圖案的悠良傳統:上手摸一摸,摸到它光可鑒人。

這個傳統不知從何時起的,反正這種“摸點什麽”行為以及相關宣傳在後世廣泛存在於各大旅遊景點之中。

魯迅就曾回憶他小時候去參加迎神活動的事,說當時的人有去燒香必須摸一摸“死無常”背脊去晦氣,他也隨大流上去摸了一把。

由此可見,大夥手癮上來了連“死無常”的背脊都不放過!

大抵是務實的中國人覺得光求神拜佛心裏總還是不踏實,還是得上手摸到實際的東西才更有安全感。

好在大夥都沒忍心叫文哥兒傷心,只輪流賞玩一番便物歸原主。

這時候熱騰騰的湯圓也被端上來了,比之家裏做的湯圓,外頭賣的口味更多,可以單獨點自己愛吃的餡,也可以按店裏起的吉祥名字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