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3/4頁)

主要是他們都沒想好要寫啥。

要是坐上去後和李大壯那樣憋個半天只憋出個“我想你想得睡不著”來,豈不是要被周圍這些好事者嘲笑個十天半個月?

眾人正猶豫間,一個身材有些傴僂的老頭兒擠進了人群裏,步履蹣跚地來到那個空座位前。他很客氣地先詢問周圍的人:“你們不急著寫吧?”

周圍的人顯然也認得這老頭兒,立刻說道:“不急,不急,你先寫。”

原來這老頭的兒子從軍,正好碰上北虜犯邊,人沒了。他老伴哭瞎了眼,平時什麽都做不了,全家就他一個出來掙點辛苦錢買藥。

老頭兒脖子處有個肉瘤子,就是他每逢紅白事或者別人搬家就跑去擔擔擡擡、日積月累之下磨出來的。

他們這個行當大夥都喚作“窩脖兒”,原因就是他們這一行後脖處都會有這麽個標志性的肉瘤。別看老頭兒年紀大了,他現在幫人“窩”起嫁妝來還健步如飛哩!

眾人都知曉老頭兒還有個女兒,當年嫁給了她哥哥的袍澤。那邊離京師有點遠,軍戶又不能隨便走動,想見上一面格外不易。

想來他是想寫信給他女兒吧?

老頭兒人為和善,鄰裏都挺喜歡他,哪怕是周圍這些幫閑也對他頗為同情,自是主動騰出位置領他落座。

文哥兒好奇地看了眼老頭兒脖頸上的肉瘤子,照例先問了稱呼、內容、署名,說是得把家書裏要寫的話逐句逐句溝通好了才好提筆寫。

眾人都覺得這對老夫妻過得苦,老頭兒給女兒的信卻不是訴說日子多辛苦的,只說家中一切都好,且近來她母親眼睛能看到些許光亮了,張醫士說只要不斷藥,將來指不定還可以復明。藥錢他們有的,衣食也都不缺,她在夫家安心相夫教子就好,不必總牽掛家裏。末了,他才表示希望她也能寫封回信說說近況,叫她母親高興高興……

老頭兒顯然想好了要寫什麽才過來的,洋洋灑灑地講完了自己想給女兒寫的話,才呐呐地說道:“會不會太多了?要是不行的話,可以少寫幾句……”

文哥兒一聽就知道這是封報喜不報憂的家書,他在心裏輕輕嘆了口氣,麻溜說道:“不多的,我這就幫您寫!”

趁著文哥兒認真幫著寫信的當口,其他人就在旁邊勸起那老頭兒來。

有的勸他以後少跑幾趟,不然跑出病來他家老婆子怎麽辦?

有的勸他在信裏向女兒要點錢,聽說他女婿現在挺有出息的,女婿孝敬嶽父不是應該的嗎?

老頭兒一概回道:“我有數的,我心裏有數的。”

文哥兒聽了一耳朵,竟也把老頭兒家裏的情況了解了個七七八八。他耐心地把整封信寫好了,遞給了那在對面等著的老頭兒。

一下午下來,文哥兒認真負責地給好幾個真正有需要的人寫了信。眼看翰林院那邊快下衙了,他也該收攤了!

有人還沒來得及下定決心坐過去呢,見文哥兒要走了,便追問道:“明兒小官人還來嗎?”

文哥兒今天寫出點興頭來了,忙活了半天也一點都不覺得累,只覺擺這麽個代寫攤子又能練字又能了解到不少平時不知曉的事,果然是個好主意!

聽到有人問起明天來不來,文哥兒開心地答道:“來的,還是跟今兒一樣下午過來,你們身邊若有人當真需要幫忙寫信的,可以叫他們明兒過來找我。”

眾人這才高高興興地散去,準備回去跟人講講今天遇到的這麽件新鮮事。

這小孩兒可是京師赫赫有名的小神童,聽說人家這個年紀都已經見過聖上幾回了!

就這麽個平時他們連見都見不上面的金貴小娃娃,今兒不僅和他們講了許多話,還要免費幫他們寫家書!

許多人這天傍晚在飯桌上的頭一句話就是這樣的——

“‘免費’這詞兒什麽意思你知道不?”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可惡,我這麽認真練字,你們卻只討論免費!

群眾:那可是新詞誒!

*

更新!

今天特別粗長!

*

注:

①窩脖兒:參考百科解釋

【解放前,在北京的馬路上,常見有人窩著脖子,背著東西健步疾走。這是為人搬家或代人送嫁妝的。這種行業在老北京七十二行中叫“窩脖兒”,也叫“扛肩”的。這個行業幹久了,窩脖人都留下殘疾。一般從業者脖子上都會留下一個大包(肉墊子)。有人還被壓成駝背(北京人叫“羅鍋子”)。】

人力時代真辛苦,解放生產力真是人類偉大事業(?)

-

②免費:

沒找著這個詞的出處,古代記錄提到“免費”都是說“未免費力”“未免費財”“作文字不免費思”“自殺其女,以免費奩飾”等等,單獨指“不花錢”似乎是到清朝才陸續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