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2/3頁)

不著急不行啊,宣諭抵達有些地方時都已經十一月了,天氣越發地冷,富裕些的人家說不準都已經開始燒爐子取暖了。他們可得趕早把宣諭內容給傳下去,要不然大過年的出了人命,他們這個縣令也當到頭了!

各地裏長們聽了這道科普煤炭中毒危害的宣諭,一時議論紛紛。

他們被召集過來開會,本來也只是給縣令個面子,結果聽到燒煤炭取暖還有可能要了人命,一時半會哪裏弄得明白?

直至宣讀宣諭內容的縣官們念完了,他們才七嘴八舌地追問:“真的嗎?燒個爐子還會害死人?可不燒爐子會凍死人啊!”

縣官說道:“都說了,通風透氣,通風透氣,別把門窗全部捂死就成了!要是見老人小孩情況不對,趕緊把他們挪去吹吹風,要不然後悔都來不及了。”

行之有效的預防和急救方法都隨著宣諭寫得明明白白,只是很多人聽一遍根本記不住而已,須得有耐心的人才能給他們再三講解。

換成那些個沒耐心的,直接就來一句“凍死算球”。

裏長之間只得相互詢問對方聽清楚沒有,有些裏長家裏有門路的,早從別處得了提醒,甚至還聽說了不少關於王家那小神童的事。

他們便把自己知道的情況給其他人講了,還順道提了提文哥兒的神異之處。

人家是老天派來造福大明的小神童,一兩歲便能讀書下棋,三歲已經能詩能文,早早被特許入翰林讀書。

今年人小神童才四歲,要不是得了老天提醒,怎地能知曉這個燒煤炭取暖可能害了人命?

還有人把年中那場關於“金蓮癖”的論戰拿出來說事,講得那叫一個活靈活現,直說小神童檄文一發老天就知道了,直接在京師降下一場地震!

震得許多本來想反駁的人都不敢吱聲了!

現在許多家中有女眷纏足的讀書人都勸家中女眷放足去了哩,要不然可能會叫他們背上不孝不慈的惡名,影響他們考功名當官的!

有些裏長的文化水平有點低,給他們講大道理他們可能壓根聽不進去。聽了這種玄之又玄的“神童降世”“老天帶話”說法,他們卻是深信不疑。

聽說當今聖上都召見過這位小神童兩三回了。

這不,小神童向朝廷提出取暖安全問題,朝廷就直接發宣諭了!

這還不能表明當今聖上的態度嗎?

都說皇帝受命於天,連皇帝都認可了,他們還有什麽好懷疑的?

這些裏長們聽了一肚子新鮮消息,又回去給自己管著的百來戶人家講了一遍,為防底下的人不相信,他們又把神童降世之說講了出來。

不少農戶一年到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哪裏有機會聽說京師的新鮮事?登時被裏長們講得一愣一愣的。

雖不是家家戶戶都買得起外面的煤炭,可爐子家家戶戶都是會燒的,不少人都好好地記下了裏長的話歸家去。

劉三石也是其中之一。

劉家三兄弟,老大叫大石,老二叫二石,他是老三,就叫三石,平時三兄弟相互扶持著過日子,咬緊牙關湊束脩把兒子送去讀書。

劉三石聽了滿肚子京師傳聞回到家,恰巧見到他妻子拿著長長的裹腳布在給女兒纏足。

女兒難過地正抽噎著。

劉三石臉色一變,上前奪走了妻子手裏的裹腳布,嘴裏說道:“以後不能給女兒纏了!”

劉三石妻子愣住:“為什麽不纏了?二嫂都說了,說城裏的小娘子都會纏足,想把女兒嫁進城裏就得狠下心腸才行。你可不能聽女兒哭幾聲就心軟啊!”

劉三石便把京師如今都在痛罵“金蓮癖”的事給妻子講了。

別覺得這事兒和他們鄉下人沒關系,他們兒子要是考了功名,可是要去京師參加會試和殿試的!要是真考上了卻因為這事兒影響了前程,豈不是白讀了那麽多年的書?

在女兒嫁進城和兒子考功名之間該選哪個,那不是顯而易見的嗎?反正腳大那麽一點又不是嫁不出去,當然是兒子的前程最重要。

隨著“檄書出地震來”之類的傳言伴隨著朝廷宣諭逐漸傳開,像劉三石這樣的人家不在少數。

當然,暗罵京師那小神童多管閑事的人家也不少,只是都不敢到京師去罵罷了。

臨近臘月,南京大雪紛飛。

文徵明正跟他父親的同僚、自己的書法老師李應禎圍爐夜話,他隨著李應禎苦練書法已經大半年了,一手字瞧著已有幾分端方清潤的神韻。

李應禎同樣是蘇州人,與吳寬他們交情很不錯。

如今李應禎在南京官署養老,根本沒什麽要緊公務要辦,也不必管官場上的迎來送往,平時無非是練練書法、指點指點學生。

今兒李應禎閑居家中,見文徵明特意過來相陪,不免笑著和文徵明聊起吳寬他們的來信:“匏庵收的這個學生可真是有趣,既寫得出《討‘金蓮癖’檄》那樣淩厲的文章,又寫得出《與父書》這樣逗趣的諧文,不知當他老師是會格外頭疼還是會格外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