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2/3頁)

旁人都說豬又懶又饞,這豬仔窗花卻剪得著實討喜,就是他拿到手的時機晚了些,要不然宮裏都可以貼上這喜慶的玩意。

張皇後瞧見朱祐樘帶回來的新鮮玩意,也興致盎然地看了起來。

像這般可愛的窗花可不多見。

得知這豬仔窗花乃是王家小神童央人給他剪的,張皇後也想起了那個機靈可愛的小孩兒。她說道:“這孩子真是難得。”

許多早慧的神童大多小小年紀便穩重老成,像文哥兒這樣每天都過得快快活活的才是異數。

張皇後在豬仔窗花間挑揀了一會,目光很快落在那張“早生貴子”上。

張皇後笑著拿起來問朱祐樘:“他怎地還叫人剪這樣的?”

朱祐樘一看,也樂了。

他哪裏知道文哥兒為什麽叫人剪這個?

朱祐樘回想了一下王狀元家的情況,笑著說道:“許是他兄長新婚沒兩年,他拿回去送給他兄長。”

“倒是個惦記著家裏人的好孩子。”張皇後不吝誇贊,不知怎地莫名很喜歡那張“早生貴子”。她笑把挑出來的幾張窗花說道,“這幾張我們留著,剩下的拿去給母後她們看看喜不喜歡。”

即便已經過了貼窗花的時節,拿過去說點王家小神童的趣事讓太後她們開開懷也很不錯。

朱祐樘後宮只張皇後一人,帝後兩人也沒生下皇子公主,宮中不免有些冷清,張皇後便得不時過去陪伴太後她們一二。

這種京師裏頭的新鮮事物,拿來哄太後她們開心再適合不過了。

張皇後邊陪著朱祐樘用膳,邊叫朱祐樘多講些關於王家小神童的事,她到時也好說給太後她們聽。

朱祐樘自是把今兒剛知曉的許多趣事都給張皇後講了。

飯桌上的氣氛分外融洽。

文哥兒哪裏曉得自己隨便憋了首詩,居然引出了那麽多事。

他還在家裏和謝豆他們一起搓圓子玩。

文哥兒還是一如既往地眼高手低,搓啥啥不成,倒是把自己給糊成了花臉貓。

這並不影響他拿著搓好的圓子給謝遷他們送去,表示這是自己親手做的!

大夥都明白他嘴裏說的“親手做”可信度不怎麽高,也都沒在意,笑著收下了他的節日孝敬。

文哥兒送到吳寬家的時候,一眼就瞧見吳寬正坐在那擺弄一盞燈。

那燈瞧著稀奇極了,遠遠看去只覺翠葉蔥蘢,仿佛屋裏長了顆菜。

文哥兒把自己有份搓的圓子交給下人,跑過去吳寬身邊問道:“先生,您這是燈嗎?”

吳寬笑道:“是燈沒錯,我一同年送的,瞧著是挺新鮮。”

別人都是做花燈,就他這同鄉想法獨特,竟是做出盞惟妙惟肖的菜燈來。

這要是往園子裏一掛,那可就是活生生的一株菜了!

文哥兒湊過去把那菜燈轉了轉,發現每一面都做得極其像菜,毫無死角!

“厲害!”文哥兒兩眼熠熠發亮地誇道。

可惜今年元宵不放假,晚上不開夜禁,要不然他可以在吳寬這裏蹲著看它亮起來是不是連燈光也綠油油的!

吳寬見文哥兒這麽感興趣,含笑邀他坐下就著菜燈聊起自己那些個有趣的同鄉來。

這送燈之人就是他的同年兼同鄉,他們幼年時就認識了,幾十年來一直往來不斷。

他們吳地俱是熱愛交遊之輩,不管是以文會友還是以畫會友,湊在一起都很聊得來。

這種熱情也延伸到了生活裏頭,但凡他們回鄉去,四鄰八舍都會熱情地送來些山貨土產,諸如冬筍野榛荸薺楊梅蘿蔔蔥之類的,便是家中什麽都不種,一年四季也都能吃到最新鮮的蔬果。

關鍵是,他們江南水土好,物產豐富,一年到頭都能吃到不重樣的好東西!

這些好吃的裏面很多都只能現采現吃,送到京師會壞掉或者變了味道。

文哥兒聽了十分向往,不由說道:“您老家遠不遠?要走多久?”

“在蘇州那一帶,約莫有一千多裏。”吳寬笑了笑,揉著文哥兒腦袋說道,“我也許久沒回去了,著實有些想念,竟與你說了這麽多。”

文哥兒積極應道:“我愛聽!”

這種介紹當地有什麽好吃的以及怎麽個吃法的內容,他最愛聽了!

可惜蘇州居然在千裏之外那麽遠!

莫怪朝廷不給官員們放假,這要是人人都回家省親,一來一回都不知道要花多久在路上。

文哥兒對一千裏路要走多久沒什麽概念,不由問道道:“那蘇州的讀書人要到京城考試得花多少時間?”

吳寬道:“別聽千裏很遠,走水路的話我們還算近的,算下來約莫只消大半個月就能到。像丘尚書他們這種從瓊山出發又沒有水路直抵京師的,怕不是得走上三四個月。”

這題文哥兒會做,京師距離蘇州一千裏,距離海南島肯定得有兩三千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