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2/3頁)

結果走近一看,王文素正對著賬簿上的賬目寫寫畫畫,紙上全是旁人看不太懂的圖形曲線。

得了,還是在研究算術!

又過了兩天,文哥兒才把完整的《冬至集市調研報告》搞出來,屁顛屁顛地拿去給李東陽看。

這份報告先把今年冬至集市頭一天有多少個攤档,接著介紹哪些農副產品特別受歡迎、哪些農副產品無人問津,還把針對幾個攤販的深入采訪內容單獨列了出來,介紹相關農副產品歷年買賣價格的變遷。

考慮到篇幅有限要詳略得當,文哥兒還有好多數據和圖表沒能插進去!

李東陽拿到文哥兒的《冬至集市調研報告》,一看標題就感覺有哪裏不對。

有點怪。

但又奇異地能叫人看懂它到底是什麽意思。

李東陽繼續往下讀。

……更怪了。

作為一個以文采聞名的文壇巨佬,李東陽感覺自己正在遭受極大的挑戰。

這根本不是一篇充滿田園生活意趣的文章,和他想象中完全不一樣!

李東陽認認真真把文哥兒這篇關於冬至集市農副產品的調研報告看完了,心情很是復雜。

他把楊廷和喊了過來,叫楊廷和瞅瞅文哥兒的新作給點意見。

學生是大家的學生,不能只他一個人來操心。

要論這類分析性強的文章,那還是楊廷和最擅長。

旁邊正等著看文哥兒新作的吳寬:“…………”

為什麽要把文章給對面的楊廷和,不給就在邊上的他?

好怪。

文哥兒這次到底寫了什麽?

文哥兒也還等著李東陽點評呢,見李東陽把文章給了楊廷和,同樣覺得摸不著頭腦。他眼巴巴地看著李東陽:“您覺得我寫得怎麽樣!”

他可是花了好幾天才把有用的數據篩選出來列進調研報告裏!

當了四十多年文科生的李東陽:“…………”

這份調研報告整體是寫得沒毛病的,連他這麽個文科生看完都對冬至集市的農副產品貿易有了頗為清晰的了解。

可具體好在哪裏、具體可以怎麽提升,李東陽就有點一籌莫展了。

怎麽說呢,專業不太對口,他也不知該從哪裏點評起。

這種愛列數據的寫法,李東陽印象最深的就是曾鞏這位“唐宋八先生”之一了。

他當年讀到曾鞏那本《元豐類稿》的時候,那是看得一愣一愣的。

沒想到自己收的學生,學來學去居然學了曾子固那一套!

李東陽思來想去,只能客觀地給文哥兒建議:“你這寫法頗有曾子固之風,以後可以再單獨看看《元豐類稿》,說不定能有所得。”

他又給文哥兒介紹了一下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

曾鞏曾子固,北宋著名神童。

據傳他生來就過目不忘,十二歲就能寫史論。

神童的一生也並非一帆風順,曾鞏十八歲名揚四方,後來卻屢試不第;二十八歲沒了父親,不得不肩負起大家長的職責,盡心盡力侍奉孀居的繼母、教養四個弟弟和九個妹妹。

弟弟們讀書都是他親自教的。

九個妹妹出嫁也是他操持的。

曾鞏中進士那年帶著三個弟弟、兩個妹夫一起去應試,最後他們一家六個人都高中了!

震驚朝野!

文哥兒:“…………”

真不錯,北宋神童也有過目不忘神技!

中華民族的神童文化源遠流長!

聽李東陽說同時代的蘇軾、歐陽修和王安石都曾狠狠誇過曾鞏的文章,文哥兒還是把《元豐類稿》記了下來。

既然大佬們看了都說好,必有其過人之處!

師徒倆閑聊間,楊廷和也把文哥兒的新作看完了。

他比李東陽更關心文哥兒列在裏面的圖表,看完便喊文哥兒過去給他詳細解說解說。

其他人見他們師徒幾個又有新鮮事,紛紛停下手裏的活湊了過去,看看楊廷和要文哥兒解說的是什麽東西。

文哥兒見自己的新作這麽引人注目,立刻知道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他總算不是這批命題作文裏寫得最醜的崽了!

文哥兒翹起尾巴給楊廷和講解起自己和王文素琢磨出來的幾種圖表,甚至還拿出文章裏沒用上的數據來補充說明。

瞧瞧這曲線圖,多麽直觀明了!

膽子再大點,往坐標軸上展示千八百年的事物變遷都不是事!

吹牛逼嘛,不就是要往大裏吹!

文哥兒興沖沖地吹噓了一通,忽地發現周圍有點安靜。

他眨巴一下眼,擡起頭看向抱著自己的楊廷和:“有什麽不對嗎?”

難道他的牛皮吹過頭了,大家都不相信?

楊廷和見文哥兒臉上滿是懵懂和茫然,知曉這小孩兒肯定不知道簡簡單單的曲線圖有多大用處。

自古以來記賬法一般是往復雜裏發展的。

如今記賬用的便是相對難以造假的四柱結算法,需要在賬簿裏明明白白列處元管、新收、已支、見在四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