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2/3頁)

王守仁大方介紹道:“這是我弟弟守文寫的。文哥兒今年年方三歲,第一次寫就寫成這樣了,我覺得稀奇便記了下來。”他又向吳寬懇求,“我答應了文哥兒不與父親說起這事兒,您可得替我保密啊,要不然文哥兒得生我氣了!”

吳寬雖猜出寫這文章的人年紀不大,卻沒料到居然才三歲。他略一回想,笑著說道:“想來就是你們家那位小神童吧?”

最近文哥兒可是出了好大一通名,主要還是李東陽交遊廣闊,但凡你在朝中有那麽一兩個朋友,都有可能知曉李東陽寫了什麽新作。

吳寬旬休時雖更愛在家抄書,卻也不至於沒有朋友。何況他與謝遷他們這些同僚關系也算不錯,自然沒少聽說王家這位小神童的事。

王守仁道:“文哥兒是不是小神童我不清楚,反正文章是他寫的。”

“光看這文章,神童名副其實了。”吳寬笑著把文稿遞了回去,便把主場還給了他們年輕人,徑自尋寺中的畫僧閑談去了。

吳寬一走,其他人都收起輕視之心爭相傳看起文哥兒的文章來,還對著王守仁這個當哥哥的好生誇贊了幾輪。

王守仁起初還聽得挺樂呵,聽著聽著又覺得沒意思,找了個由頭和友人一同抽身離開。

王守仁走了,他抄寫出來的那篇文章卻還留在文會上。

一想到這文章不管是字還是內容都被吳寬這位翰林學士誇過,不少人都忍不住多讀了兩遍,沾沾上頭的神童氣。

誰都不知道的是,一句罵人狠話也在這場文會上悄然成型:“你瞅瞅你,寫的都是什麽玩意,還不如王守仁那三歲的弟弟。”

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文哥兒對於這兩場大小文人聚會毫不知情。

他正和他祖父在棋盤上廝殺個不停,一老一少的“將軍”聲時不時在棋盤兩頭響起,一聲比一聲中氣足。

聽得岑老太太忍不住直搖頭。

這爺孫倆,還真是一模一樣!

王華卻是不在家,他受邀去陪外地來的友人在京師遊玩,到傍晚才從外頭回來,這便錯過了白日裏的同好聚會。

對於文哥兒偷偷寫文章這事兒,他自然也是一無所知。

王華歸家後就瞧見文哥兒得意洋洋地在那教育他祖父:“落子無悔,落子無悔懂不懂!”

他祖父臭著一張臉,不太想搭理他。

王華過去把王老爺子從棋桌邊哄開了,自己坐過去對文哥兒說道:“來,換成圍棋,我看看你跟你楊先生學得怎麽樣了。”

文哥兒:“…………”

可惡,下個棋都能上陣父子兵!

這可真是打了老的,來了小的!

當然,這種話他是不敢和他爹說的,說了肯定要挨揍。

文哥兒在心裏嘀嘀咕咕著,還是換上圍棋和王華對弈起來。

到底是平民堆裏考出來的狀元郎,王華水平比王老爺子高多了,三兩下就把文哥兒殺了個落花流水。

文哥兒氣鼓鼓地表示不下了,今天的下棋時間正式結束!

這下換王老爺子得意了。

孫子大逆不道又怎麽樣,他不是還有孝順兒子嗎?

一家人熱熱鬧鬧地把晚飯吃了才各自散去。

翌日天氣晴好,天也亮得比較早。

朝臣們三三兩兩地聚攏到宮門前等著去上朝。

按照朝廷規定,只有四品以上官員才夠格入殿議事,五品以下的官員就在殿外站到朝會結束。

比如王華他們這些還沒啥實職在身的翰林官,基本就是在外面陪站。

丘濬六十好幾了,身體還好得很,一大早就健步來到宮門外。不想他才剛抵達平時等候宮門開啟的位置,便覺不少人的目光落到了自己身上。

昨兒李東陽他們組的局,與會者相對比較年輕,並沒有太多四品以上的官員。

可四品以上的官員誰沒主持過一兩次科舉或者收過三五個門生?

這些後輩知曉了京中發生的新鮮事,前去拜會前輩時不免調侃幾句,拉近拉近關系。

你每次登門都直接求人,壓根沒點感情基礎,誰樂意搭理你?

所以這種新鮮又有趣的話題,實屬拜會官場前輩時的絕佳談資——只要每次都能聊得前輩心情愉快,感情不就起來了?

就這麽一天的旬休日,“丘尚書特會做餅”這件事已經不脛而走,傳遍了每一個熱愛提攜後輩的朝官府邸。

是以今兒一早,大夥都忍不住多瞧丘濬兩眼。

丘濬一如既往地端著,臉龐十分嚴肅,背脊十分筆直,仿佛天生就這麽不近人情。

有的人看起來格外冷酷,實際上會做好吃的軟餅!

甚至還喜歡吃甜口的。

這可真是叫人想不到。

不少人忍不住暗暗在心中感慨。

丘濬:“…………”

這些人到底為什麽一直盯著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