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3頁)

王華道:“我還沒來得及問來著,你小子一路上做什麽去了?怎麽快過年才回來?”

王守仁道:“早前我聽嶽丈來信說一齋先生如今在廣信,正好我們從余姚乘船過去很方便,我就先去了廣信一趟。”

這位一齋先生名為婁亮,乃是當代名家,已經快七十歲了,學問堪稱當世一絕。王守仁過去誠懇了求教數日,感覺獲益良多,歸來路上都不胡來了,反而捧起了書用心研讀。

只不過這狀態能持續多久就不一定了,他本來就是看到什麽都很感興趣、瞧見什麽都想搗鼓兩下的性格。

王華聽了此事,面色緩和下來。

王守仁是長子,自小又得祖父祖母偏愛,他這個當爹的也只能出來當個惡人,平日裏多管教他一二。兩個小年輕在路上走那麽久,他哪能不問個清楚?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和和氣氣地吃了頓家宴,王守仁便領著諸蕓去安頓下來。

文哥兒邁著小短腿跟進跟出,等王守仁把帶回來的行禮都放妥了,才湊到王守仁身邊提要求:“哥,去國子監!”

帶上他!

王守仁本來還奇怪文哥兒怎麽跟在自己屁股後面跑,聽到這兒才知道他打的什麽主意。

王守仁道:“都快過年了,沒事去國子監做什麽?我過了年才去入學。”

沒有人想在放假的時候去學校,絕對沒有!

文哥兒不死心地慫恿:“熟悉熟悉!”他人不高,還沒長到王守仁腰上的位置,直接就能伸手抱大腿,做起來毫無違和感。他眼巴巴地擡起頭看向王守仁,“去看看,去看看。”

王守仁低頭睨了自己腿上的小掛件一眼,擡手敲敲那毛茸茸的小腦殼:“便是去看看,也沒有帶你去的道理。”

他剛回京,還有好多朋友沒來得及見,誰出門會帶個兩三歲的小娃娃啊?和同齡朋友們遊玩唱和,不比哄娃娃好玩多了?

文哥兒見抱大腿不管用,氣鼓鼓地走了。

諸蕓見那小不點弟弟氣呼呼地跑遠,忍不住說道:“難得三弟有心想瞧瞧國子監,你怎地不帶他去看看?”

她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足不出戶的女孩兒,當年隨父親入京時她也被帶出去逛過京師,知曉國子監離得不是太遠。

瞧見文哥兒,諸蕓便想起了家中幾個弟弟妹妹。

若是自家弟弟妹妹這般央求,她是很難拒絕的。

王守仁道:“你不懂,小孩子不能慣著,一慣就會蹬鼻子上臉。”

王守仁這純粹是經驗之談。

畢竟他自個兒就是這種人。

沒毛病!

王守仁歇了一天,立刻寫帖子給還在京師的朋友們,群發消息表示“爺回來了,出去浪啊”。

他在京師讀過幾年塾館,由於愛逃課還能考高分,成功贏得了不少同齡人的崇拜,所以他的朋友遍地都是。

一聽到來自王守仁的召喚,大夥立刻就出來為王守仁接風洗塵。

王華考慮到王守仁剛回到家,且馬上又要過年了,也就沒拘著他,由著他出去玩兒。

王守仁玩得越瀟灑,文哥兒就越郁悶,旬休日下午去楊廷和家學棋時還悶悶不樂。

楊廷和得知個中情由,說道:“想去國子監有何難,一會我帶你去就是了。”

楊慎在旁插嘴:“去!”

楊廷和轉頭揉了揉楊慎的腦袋,說道:“外面太冷了,等明年天氣暖和了我再帶你去。”

楊慎滿一歲了,已經會開口說些簡單詞兒。楊廷和頗喜歡這個長子,閑下來教文哥兒下棋,也會把楊慎抱過來在旁邊看著。

楊慎天生比旁的小孩聰明。

看人下棋這麽悶的事換成尋常孩子早就坐不住了,可楊慎不一樣,他總是乖乖坐在旁邊,睜著烏溜溜的眼睛左邊瞧瞧右邊看看,每次瞧見他爹吃棋還會滿臉的歡欣鼓舞。

當初第一次被父子雙打的文哥兒:“…………”

天才的兒子也是天才嗎!

文哥兒總想偷偷捏他臉。

堂堂大才子,臉一定好捏!

聽楊廷和要帶自己去國子監,文哥兒高興得很,不太確定地追問:“可以嗎?真的可以嗎?”

於是他從楊廷和那兒聽到點往事。

原來楊廷和當年十二歲成了舉人,也不是一口氣考成進士的,他也曾經落第過。

按照慣例,落第舉人也可以進國子監進修,悉心為二戰國考做準備。

當初楊廷和就進了國子監。

當年的國子監丞黃明善很看好他,沒過多久就決定把女兒許配給他。如今黃明善已經是他的嶽父、慎哥兒的外公了!

所以說,國子監是楊廷和的母校,還是包解決婚配問題的那種。

楊廷和想回去看看實在再簡單不過。

文哥兒向來對這些大佬往事很感興趣,聽得那叫一個津津有味。

聽聽,他楊先生和他爹就是不一樣,絕對不會和小孩子說“十二歲中舉”、絕口不提中舉後還落第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