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2/3頁)

既然在明朝注定要考個公務員才能勉勉強強活得好一點,那當然要挑個輕松愉快的部門!

這個光祿寺就挺好,錢多事少,同事友好,大家都有共同的理想:少做事,多拿錢,快活賽神仙!

不能怪他胸無大志,實在是吧他們現在離亡國好像還挺遠,經濟好像發展得挺不錯,朝廷裏個個都是人才,皇帝還是個挺好的人(飯菜難吃都能忍),這不是沒他發揮的余地嗎?

至於百姓過得怎麽樣,他現在還沒出過城,去過的最遠的地方是東華門燈市和紫禁城內部,暫時還不知道什麽民間疾苦。

所以說,作為泱泱大國的小小子民,他有選擇輕松生活的條件!

文哥兒覺得自己這追求,一點毛病都沒有!

當然,這個“沒毛病”是他的自我感覺。

謝遷聽文哥兒問出“怎麽考”這個問題,臉上有了和善的微笑。

“你還小,想這些也太早了。想要當京官,怎麽也得考個進士、進個翰林院再說吧?”謝遷沒有再和文哥兒閑聊,而是擡手敲敲桌子,宣布這次旬考正式開始,“來,讓我看看你這幾天書讀得怎麽樣。”

《和善》。

文哥兒一顆小心臟莫名抖了抖,當即收起自己的小心思開始專心應對謝遷的提問。

對於要怎麽跳過謝遷和王華問題裏的陷阱,只回答自己應該會的那部分內容,文哥兒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

好學生,不怕考!

驕傲.jpg

楊廷和在旁邊看著師生兩人你來我往地問答,竟是一點都不覺得枯燥。到後來看得興起,他也隨機插上幾句話,提出一些問題考校文哥兒。

文哥兒一下子卡殼了。

等會,兩個先生輪流提問,他有些反應不過來了。

這些問題他到底是該知道答案,還是不該知道答案?

眼下是面對面地交流,他要面對的還是兩個科舉大贏家,想要藏一兩手偷偷懶根本做不到。

文哥兒那目前只能單線運行的小腦袋瓜子已經當機了,只能會的就老老實實回答,不會的也老老實實說不會。

謝遷很滿意文哥兒的答案,表示他的進度非常不錯,接下來可以就著《三字經》讀史書了。

按照明朝的科舉規定,讀書人開始習舉業之後,《四書》是必讀教材,《五經》是選修教材,應試者只要從《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挑一經來深入研讀就可以了。

謝遷語氣稀松平常,仿佛只是在討論今天的天氣:“文哥兒你啟蒙這麽早,有的是時間去嘗試,不如挨個學一學,看看哪個最適合自己。反正你接下來都要學《三字經》了,那順便開始讀《春秋》吧。”

接著謝遷又稍微給文哥兒解釋了一下,《春秋》這一經很簡單的,只需要通讀左氏、谷梁、公羊三家區區五十多卷的內容就成。

文哥兒:?????

您再說一遍,區區多少卷來著?

到了這會兒,就算文哥兒腦袋瓜子再怎麽卡殼,也知曉自己剛才問錯了問題。

唉,他也是覺得這個絕佳摸魚衙門太對他胃口,一不小心就把心裏話問出口了。

早知如此,他就偷偷去研究,不在他兩位老師面前直接問了!

什麽叫既然要學《三字經》,就順便開始學《春秋》?

這意思不就等同於“你既然已經開始學1+1等於幾,那我們順便學個微積分吧”!

這合理嗎?

文哥兒試圖找個理由拒絕這種不合理的課程安排:“《春秋》,我沒有!”

什麽左氏、公羊、谷梁,他統統沒有!

你們!不要過來啊!

謝遷道:“這倒是我這個當先生的疏忽了,回頭我叫人去備齊兩套蒙童要用的書,給你和豆哥兒用。”

謝遷還給文哥兒科普了一下,各地的社學(明朝·不確定得讀多少年·義務教育)需要教會蒙童精讀四書集注、五經傳注,同時要求蒙童廣泛閱讀《文選》《國語》《國策》《八家文集》等等補充教材以及各類史傳和文集。

不學會這些就想去拜師讀書,老師是不會收你的,甚至還覺得你在侮辱他、耽誤他時間。

於是朝廷對此作出了規定:你得經過縣、州、府三重考試才能被當地官學錄取,勉強算有資格開啟科舉之路!

這三重考試的範圍、考法都和科舉差不多。

所以說區區這麽一小套教材,只是科舉的敲門磚罷了。

文哥兒:“…………”

文哥兒聽明白了。

他老師這話的意思是這樣的:你這小子現在就考慮進哪個衙門,純屬做夢!

這些書光列個書名就已經夠讓他頭大的了。

這個老師太狠了!

一榔頭狠狠敲碎了他的鹹魚夢!

謝遷見文哥兒一下子蔫了,這才笑了笑,打發他去找謝豆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