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3/3頁)

“你可別學我,考個二十多年才考上進士。”

當然,王華堂堂狀元郎,寫信不會這麽粗淺直白。

他只是用優美而文雅的措辭,一刀一刀地戳王守仁的心而已。

收到信的王守仁:“…………”

王守仁感到憤怒。

王守仁決定提前回余姚。

文哥兒自然不知道個中情由,只覺得他哥回老家讀書是很正常的事。他在王華的話裏捕捉到一個陌生詞匯,當場提出疑問:“歲貢生?”

王華給他大致解釋了一下,就是現在只有三品官才擁有讓兒子進國子監的名額,現在他是沒有的。

要是王守仁可以在老家那邊拿到歲試第一,就可以作為歲貢生前往國子監讀書,到時候鄉試也直接走國子監這邊的流程,不用特意回浙江考了。

要知道鄉試過後就是會試,會試又會按照籍貫分為南、北、中三種卷子,南卷、北卷、中卷各自有各自的錄取名額!

反正,國子監監生從鄉試到會試都有照顧名額就是了。

要不也不會有那麽多富戶花錢把兒子塞進國子監去,硬生生把國子監的風氣都敗壞了。

一般來說,大夥都挺瞧不上這種塞錢進去的“納貢生”的,寧願讓孩子回老家考試去。

當然,要是兒孫能靠自己考進國子監,那又是另外的情況了。

文哥兒聽得目瞪口呆。

萬萬沒想到,明朝科舉居然還分南北中卷!

這可真夠復雜的。

文哥兒掰著指頭算了算,自己目前四舍五入算它個兩歲好了,就算跟天資過人的學神型人物楊廷和一樣十二歲就能參加科舉,那也還有十年。

文哥兒做完這道簡單的計算題,擡起頭兩眼熠熠地望向他爹:“十年!三品!”

爹你可以的,沖鴨!

王華:“…………”

王華伸手揉了揉他目前還軟嫩嫩的臉頰,淡淡笑道:“就算我到時候真的能升到三品,你早早占了名額,你二哥怎麽辦?”

文哥兒一下子陷入為難之中。

堂堂三品官,居然還不能加塞個兒子嗎?

這不科學!

“攢錢!”文哥兒擰著小眉頭思索了半天,擲地有聲地宣告自己的打算,“買!”

王華:“…………”

手有點癢,想揍兒子。

作者有話說:

王華:這些花錢進國子監的納貢生,敗壞學風,垃圾!

文哥兒:買!

*

注:

①楊廷和生平:參考明史

②科舉資料:參考論文《明代科舉制度研究》和網絡公開課《科舉與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