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2/3頁)

原本想著這位謝小姐雖是首輔之妹,可到底與她們這些祖祖輩輩浸潤在富貴優渥中的世家女不同,流落在外的姑娘,說不準在哪個窮鄉僻壤裏連飯都吃不上,誰曾想竟生得這般仙姿佚貌,氣質非凡。

不過仔細想想,那位謝閣老本就是俊美無儔的長相,他的妹妹,又豈會泯於眾人?

眾人三五成群地走在一起,賞花的賞花,寒暄的寒暄,公主身邊一直都是前簇後擁的。

阿朝人生地不熟,只好跟隨一眾貴女走在公主身後不遠處,因著她的身份,也有不少過來認識的,阿朝都一一施禮問候,在心裏默默記下對方的名字。

用過午宴,阿朝坐到花房外的回廊稍事休息,這裏清凈,瑞春給她捏了捏肩:“姑娘累了吧?”

阿朝搖搖頭笑道:“還好。”

盈夏笑說:“崇寧公主說下半晌的節目費了她好些心思,要咱們大開眼界,難道是外地請來的戲班子?”

主仆三人正閑聊著,回廊盡頭一個著雪青緞裙的少女攜丫鬟朝這邊走來。

阿朝還記得,這是已致仕的大學士崔兆和的孫女崔詩詠,也是公主的伴讀之一,才學並不在姜燕羽之下,容貌雖不能及,但氣質更加溫婉。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崔大學生也是哥哥十分尊敬的師長。

崔詩詠走過來時,嘴角也是含笑的,也許是因為走得急了,面頰浮出一層淡淡的粉暈,“方才席間人多,想同妹妹多說幾句話也尋不著機會。”

她從婢女手中接過一個精致的檀木錦盒遞給她,“聽聞妹妹開春要入含清齋讀書,這支散卓筆為宣州名匠諸葛大師所制,權當贈予妹妹入學的薄禮。”

阿朝沒想到自己竟也能收到禮物,簡直受寵若驚,趕忙推辭道:“這麽貴重的禮物,我如何能收?崔姐姐何不自己留著?”

崔詩詠笑道:“我祖父這些年遊歷名山大川,美酒佳肴與文房四寶俱是他平生所愛,這一點謝閣老也是知曉的,不過一支筆罷了,妹妹就不要與我客氣了。”

春未園人來人往,推推搡搡的不好看,阿朝卻之不恭,只好收下:“那就多謝崔姐姐了。”

心道只能明年入學時想辦法回禮了。

崔詩詠目光落在她面上,似是欲言又止,片刻之後才笑道:“我聽祖父說,謝閣老這些年一直在找你,從前我見他講學時寫過一幅字,‘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你小名又叫阿朝,我也是今日才想到,當時他寫下這幅字的時候,心裏該是念著你的。”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所以她住的院子就叫青山堂?

阿朝口中默念著這句詩,忽又想起府上那棵杏子樹,如有一股暖流淌過心間。

直到水榭那頭起了一陣熱鬧的談笑聲,崔詩詠朝外面瞧過去,“似是公主的表兄武安侯世子過來了。”

阿朝這才回過神,微微訝異道:“公主的生辰宴也會邀請外男麽?”

“原本是沒有的,”崔詩詠道,“不過這位武安侯世子平素最愛熱鬧,想來是奔著宴會節目來的,咱們也過去看看吧。”

阿朝點點頭,讓瑞春將散卓筆收好,跟著崔詩詠往水榭的方向去。

“那位著月白長袍的便是武安侯世子沈潤,”崔詩詠在她耳邊低聲介紹,“沈世子身邊那位著鴉青直綴的是鄭國公府的小公爺陸修文,也是太子殿下的伴讀,算謝閣老半個學生。”

隨著晏明帝禦極,皇後入主中宮,外戚地位也水漲船高,作為皇後的外甥、公主的表兄,武安侯世子沈潤的風頭在京中一時無兩。

似是天生與美人有所感應般,沈潤一擡頭便看到兩位結伴而行的姑娘向這邊走來。

他對阿朝還是很好奇的,那位首輔大人為了她,可是徹底與梁王府撕破了臉,可見對這個妹妹是極為珍寵的。

沈潤一見阿朝過來,一雙漂亮的桃花眼眯起來:“京中皆傳謝小姐天人之姿,果然名不虛傳。”

他身邊那位鄭國公府陸小公爺也靜靜看了過來。

經過梁王世子一事,阿朝本就怕見外男,對於武安侯世子過分的熱情,一時有些無所適從。

崇寧公主當即上前來,一副要保護她的樣子:“表哥,你別將我的貴客嚇著了!對了,我可沒接到你的回帖,怎麽這個時候過來了?”

沈潤搖了搖手中的折扇,笑道:“你這丫頭竟瞞著我們請了角抵表演,若不是找你身邊的宮人套話,還不知你今日的生辰宴這般精彩呢。”

說罷看向她身後的小美人,輕佻的語氣道:“原本太子殿下與四殿下也要來的,可他們一聽說謝小姐在場,便又不敢來了。”

幾名貴女抵唇輕笑,阿朝卻不明其意,怎麽又同她相關了?

崇寧公主沖她解釋道:“太子哥哥與我四哥都是謝閣老的學生,倘若被你哥哥知道他們丟下學業來瞧你,還不知如何罰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