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第2/3頁)

不管哪一派的謀士,都不是草包,因此他們始終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曹操是個既有野心,又有決斷的梟雄,這樣的人絕不可能永遠當主公的兄弟——除非他不得不依附主公,看主公臉色而活。

因此讓曹操狼狽些,落魄些,有什麽不好?

袁紹那只寬大的手掌忽然收緊了,握成了一個緊緊的拳頭。

“他不曾寫書信報我?”

“不曾。”

這位主公似乎嘴裏小聲嘟囔了一句什麽。

“青州之事,容我再想一想,”他看向辛評,“正南為我寫一封信,給臧洪送去。”

辛評愣住了,“主公尋臧子源何事?”

“他駐守東郡,離鄄城近些,”袁紹的言辭還有些斟酌處,目光卻一點也不曾猶豫,“若是鄄城危殆,令他立刻出兵救援!”

“主公!董承張繡是領了朝命而行的!”

“嗯,”聽到這樣的警告,袁紹的神情裏帶上了一層無動於衷的輕蔑,“而阿瞞,他是我弟弟。”

枝頭有雪。

年少的婢女用潔白纖細的手指搭在枝頭,輕輕掃一掃,比少女的柔荑更加潔白的輕雪便飄灑下來,落進早已準備好的罐子裏。

這些穿著青色羅裙,腰肢纖細的少女在庭院裏幹活的身姿比雪後初晴的庭院還要美麗,因此很難有人不被她們勾走注意力。

尤其這幾個少女的目光時不時還會飄過來,悄悄看一眼窗子裏的兩名年輕男子,那活潑而又多情的目光便更加鮮活,也更加讓人忍不住心跳就要快一拍了。

但荀諶端起了黑漆獸腳杯,細細地聞了聞這股茶香,又悠然地品了一口,再重新將杯子放下。

從頭到尾,他的注意力似乎都在茶中。

他穿了一件竹色直裾,外面搭了一件墨藍色的氅衣,端坐在那裏,便自然有松竹般的風姿,因此總令人感覺不管什麽樣的人,坐在他對面總會有些壓力。

但現下坐在他對面的人從姿容來說,卻絕不遜色於荀諶。

袁尚已及弱冠之年,但身上殘留更多的是少年意氣,而非青年男子的成熟穩重。他的額頭光滑飽滿,眼睛明亮有神,鼻梁挺拔,嘴唇紅潤,提筆時沾了一絲書卷氣,拎劍時又帶了輕快迅捷的武將之風。

這樣郎朗如日月的美少年,也無怪他的父親十分偏愛他了。盡管太史公曾有言“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但上至朝堂,下到小門小戶,誰不會高看一眼美人呢?

在冀州,喜歡袁尚的世家會嘆息道,可惜他是幼非長啊,而不喜歡袁尚的那些人則悄悄地說道,袁公為了三公子的俊俏伶俐便偏疼這個小兒子,恐怕是取禍之道啊。

流言在冀州隱秘地蔓延著,荀諶一點也不覺得新鮮,甚至連今天袁尚尋他來喝茶的目的,荀諶都猜了個七七八八。

“公子愁眉不展,”他微笑道,“恐怕是有心事。”

“的確是有心事……”袁尚那秀氣的眉頭皺了起來,“因此想要請教先生。”

“已近歲末,這是家人團聚的時節啊,”荀諶感慨了一句,“我每到這個時節,便會想念在兗州的兄長,不知何時才能與他團聚,恭恭敬敬地奉上一碗柏椒酒呢?”

“先生也在思念兄長麽?”

“我既奉主公為主,便事事以主公大業為重,不能時常見兄長的面……唉,因而無時無刻都在思念兄長,”荀諶這樣嘆過氣之後,輕飄飄地將話題轉到了袁尚身上,“公子這樣愁眉不展,也是在思念兄長嗎?”

袁尚一瞬間睜大了眼睛,又重新將眼簾落下。

鴉羽般的睫毛輕輕地抖了抖,似乎浸出了一粒淚珠,因而顯得動人極了。

“我兄在青州浴血,我怎能不掛念呢?”

“公子待大公子的友愛之心,令人動容啊。”

袁尚輕輕地搖了搖頭,“聽聞徐州已復,陸廉已歸,或許不日間便將領兵而至青州,我兄臨此危難仍未回返,我卻無能為力,幫不到他,怎麽稱得上友愛?”

荀諶狡黠地看了他一眼。

“袁公或許將領兵援助大公子,到時……”

“我正為此擔心!”袁尚的聲音裏透出了忍不住的急切,“天寒地凍,父親去歲征伐遼東公孫瓚,耗了許多心血,他的舊傷還沒有好!”

對面端坐的青年文士臉上露出了一個了然的笑容,但頃刻又收斂了笑,變作憂心忡忡。

“公子實在是思慮太重,於身體無益,”他這樣推心置腹地說道,“須善加保養啊,公子!袁公如此疼愛公子,你若是病了,他必定要日夜陪在公子榻前,勞心勞神,荒廢政事……”

美少年擡起了眼簾,望了對面的文士一眼,然後情真意切地握住了他的手。

“謝先生教導!”

庭院的另一端,一位中年美婦站在廊下,正望向這個方向,身旁一名仆婦小心地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