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千乘曾經有一個十分浪漫的名字——青丘。

古人說這裏曾經有狐出沒,大禹治水時路過此地,遇到了塗山氏女,便娶她為妻,這位女子便是九尾狐所化。

再後來春秋時期,齊景公有馬千駟,田於青丘,因而將此地改名為千乘城,想要將它建成美麗園林,令駿馬在此肆意奔馳。

無論哪一個名字,哪一種傳說,這裏都曾經是個好地方,或窮或富,但風景優美,土地肥沃,百姓也能安穩在城中生活。

它不曾繁華富饒,更不曾巍峨壯麗,但它屹立在青州大地上,經歷過無數次風霜雨雪後,朱顏依舊。

但現下它完全變了一個模樣。

陸懸魚從城門處迎來了今天最後一批客人,也正是運來大批糧食的臧霸與張遼、高順時,她騎在馬上,領著他們,一步一步從城門處走入城中。

城下有密密麻麻數千具屍體,有些燒焦了,有些砸爛了,有些腸穿肚破,面目猙獰,都倒在城下,堆在一起,形成了一座屍山。

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許多屍體已隱隱開始腐爛,因此屍山上已經有了許多蚊蠅聚集,只不過尚在春時,那些蚊蠅還不見得密集顯眼。

“需得小心些,”高順看了一眼,“戰後多起大疫,正為此故。”

“你們既來了,明日我便可以令民夫出城清理。”她回答道,“不過還得先將城中收拾幹凈才是。”

在這樣高強度的攻城下,沒有城外不停死人,城裏卻不死人的道理,初時為了防止瘟疫,每一日到了晚上,便將死在城中的屍體收集在一起,用柴火燒了,再挖坑埋了。

火光帶著濃煙,也帶著綿綿無期的哀慟緩慢升上雲霄。

再後來城中什麽東西都要緊著些用,柴火也要算計著來,那些屍體便統一收了起來,先是放在縣府後的一間大屋裏,後來不管怎麽放都顯得有些擁擠……死去的士兵也太多了,民夫也太多了。

它們便被灑了許多生石灰,堆疊了起來。不像人,倒像沙丁魚罐頭,層層疊疊的。

陸懸魚恍惚了一下,她的神情被沉默不語的眾人看在了眼裏。

因而當他們跟隨她進城時,這座傷痕累累的城池並沒有引起他們的意外。

袁譚的投石機對“力道”和“距離”這兩項掌握得還不夠精通,因此當這位年輕主帥下令時,這些巨石不僅會砸在城墻上,還可能飛過城墻,對著這座原本不滿千人的小城肆無忌憚、遍地開花地打擊。

有些房子被巨石砸穿了,還有更倒黴的被砸塌了。那些房子內外多多少少都沾著血跡,於是忙碌著修補自己房屋的百姓們也都穿著粗麻孝衣。

一眼望去,滿城似雪。

當這支兵馬進城時,那些一身縞素的男女老幼就會停下手中的活計,轉過身來望向他們。

他們的神情那樣欣喜。

那樣淒涼。

“你們看到了嗎?”陸懸魚輕聲說道,“你看到袁譚都做了些什麽嗎?”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聖賢所說是真的啊,”臧霸感慨了一句,“袁譚現在除了撤軍,別無他路了。”

陸懸魚的目光放在了路邊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身上。

女孩兒抱著一個,牽著一個,那樣好奇地向著這長長的車隊裏張望,探頭探腦,興奮極了。

戰馬上的主帥幾乎要將她忽略過去——她瘦瘦小小,況且也穿了一身孝,在人群中一點也不顯眼。

“我為什麽要讓他撤軍?”她忽然問道。

張遼猛然轉過頭來,“辭玉?”

“陸將軍此役之功,足可稱一時英雄,”臧霸迅速道,“但將軍須細想,袁譚不過一介武夫,不足稱道,他——”

土路兩旁充滿了歡呼聲,身側則是急切的說服聲,她心不在焉地聽著。

【他的父親是袁紹。】她這樣想,【你猜一猜,這些黔首,庶民,有沒有父親?】

【自然是有的。】黑刃表示,【只不過他們的父親沒有十萬大軍,也沒有萬余騎兵。】

接風宴自然是要有的,雖然太史慈那邊寫了一封十分詳盡的信來,告訴她因為清點戰場的緣故,不能過來赴宴,但缺他一個也沒什麽,大家都挺開心。

當然誰也不準備開懷暢飲,無論是張遼高順還是臧霸,他們在用過這一頓飯之後還是會出城,回到軍營之中。

袁譚損失了二千匈奴步兵,二千青州兵,那二千匈奴騎兵又臨陣脫逃,現下他只剩不足五千的冀州軍,以及三千余青州兵。

核心未損,但氣勢大減,而且更為緊要的是他現在已經沒有騎兵了。

而她這邊除了兩千精兵在太史慈手中,又有兩千泰山軍,一千並州騎兵,以及兩千余北海郡兵。

她已經可以同冀州人剛正面,這些兵馬自然不會龜縮在城中,而是選擇在城外紮營,成掎角之勢,準備同袁譚秀一秀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