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一號實驗大棚裏略顯得有些淩亂。

大棚的空間大約15米寬,50米長,棚頂距離地面4米高左右。

一進入大棚,首當其沖的就是碩大的簡易蒸汽鍋爐。

——雖然黃教授的科研方向是淡化後的海水灌溉,並不需要研究怎麽把海水淡化。但在黃教授的實驗中,還是需要用到淡化後的海水的。

這種海水,並不是直接將海水和淡水混和就好。

所以梔梔找家中父兄要來了鍋爐圖紙,又央請陶容冶、申書華和龍強他們幫忙想辦法解決,最後大家終於造出了“符合現實情況”的鍋爐……

大家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可以替代大鍋的金屬盛具。

最後還是黎恕幫梔梔解釋了辦法——部隊裏用的汽油,是用金屬大油桶裝的,每一個能裝200升油。

黎恕想辦法去討要了一個到底是破洞、已經被丟棄的油桶拿回來給梔梔。

男知青們先想辦法把這個桶的蓋子給鋸開,女知青們則想辦法把油桶內部洗涮得幹幹凈凈,然後申書華他們再一點一點的用些廢鐵廢料把破油桶焊好、補得滴水不漏,最後再把“蓋子”焊回去……

就這樣,鍋爐的“鍋”,大功告成。

有了“鍋”以後,龍強、陶容冶他們又想辦法用竹子當成取水筒,做成了一個連著取水筒的“塞”……

這麽一來,只要在“鍋”底燒柴禾,鍋裏的海水沸騰了,蒸氣就會順著鍋蓋頂住的小孔進入竹筒,最後化成蒸餾水,一滴一滴的灌進木桶裏。

使用這樣的笨辦法來取淡化後的海水,最麻煩的就是——

這個大油桶是全封閉式的,梔梔常常不知道裏頭的海水是不是已經熬幹了(因為海水蒸發的速度跟水的多少有關、也跟柴火旺不旺有關)。所以,她除去用鬧鐘計時之外,還會時不時的用木棒敲打一下鍋爐,靠聽聲音來辨別鍋裏的海水還剩下多少。

並且每隔兩三天,梔梔就需要喊來小夥伴,幫著她把鍋倒過來,將裏頭被濃縮成巨鹹無比的海水和鹽塊倒出來……

說到這兒,梔梔含笑將另外一只木桶裏裝著的小半桶微黃淡白的結晶體,告訴黃教授說,這些就是海水被燒幹之後的粗鹽。

這種未經處理的海鹽是不能食用的。

但梔梔還是會全部收集起來,送給隔壁正義島的叔叔爺爺們。

叔叔爺爺們甚至為了這些粗鹽塊而重新修整了灶膛——他們把粗鹽塊堆放在寬敞的灶膛裏,等到飯菜燒好的時候,粗鹽也全都被燒熱,再灌進小布袋裏用來熱敷他們的老腰、各處關節什麽的,有非常好的鎮痛活絡的作用。

說著,梔梔又告訴黃教授,“這樣取到的蒸餾水,其實也還是含有鹽分的,而且含量還極不穩定。我每一次都會用試紙來獲取水裏的鹽分含量。然後按日志的要求,不同含鹽度的淡化海水用來澆灌不同的農作物……”

介紹完這個鍋爐的情況,梔梔領著黃教授去看大棚裏的小型實驗田。

寬敞的實驗棚裏,用水泥和磚塊砌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小池子,池子裏盛著泥土,泥土裏種著農作物。

這些農作物的長勢都不怎麽好,一半兒是已經完全枯死了的,剩下的大半兒都蔫兒巴巴半死不活的,小半兒的長得倒還算不錯。

梔梔向黃教授介紹,“這些全都是按您要求的,相同的農作物在同一時間裏泡種、催發,種進鹽堿度相度、與不同的土壤裏的生產情況……其實已經有一些農作物死去了,但我想著您這不是馬上就到了,索性再留上幾天讓您看看真實的實驗田情況……”

“再就是您三令五申的說,因為用淡化後的海水來澆灌農作物,會引起土壤鹽堿度的變化……所以實驗田必須密封隔離處理,以免造成大面積的土壤汙染。您看……所以我們就制作了這些獨立的小池子。”

“就算實驗後的土壤鹽堿化比較嚴重,問題也不大,我會再用其他的辦法來降低土壤裏的鹽分……比如說,種植耐鹽堿的作物或者調酸的辦法來改良……”

黃教授舉目望去,看著實驗棚裏近二三百個小型水泥池,不由得深呼吸——

她再次再呼吸。

水泥池子的前面是一個個的自制本子,表皮上寫著例如:

【農作物名稱:】

【種植日期:】

【澆灌方式(一日?次):】

【淡化海水鹽度:】

【原始土壤鹽堿度:】

……

黃教授翻開本子一看,裏頭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澆灌的時間、容量,以及植物的生長尺寸,表面情況,與土壤的鹽堿度變化等等。

十分詳細。

黃教授突然轉頭看向了梔梔,眼神莫測。

梔梔笑著說道:“老師,您一直沒過來,雖然咱們一直靠書信聯系,看著好像溝通也挺順暢,其實真正幹起來工作來,就知道……沒有老師現場指點的學生啊,真是天下最可憐的學生,是真正的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