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卅年番外(第2/3頁)

換了一位主公便要氣惱,認為自己被耍了,長樂公主卻僅是調笑了一句:“美人半遮半掩,別有一番風味。”她確實將她耶耶作風學了個十成十,比如,對自己人寬仁,不觸犯底線就不發脾氣。

房知葵彎了彎唇角。

在這一天後,她便是盡心盡力為長樂公主謀劃,交好不少朝臣。科舉每四年一次,或許是她安安穩穩呆在朝堂裏,讓不少有野心的女子看到了希望,在她那一屆科舉後,陸陸續續有不少女人參加了科舉,一大部分供衛在長樂公主身邊,形成了除太子、魏王、晉王外,第四股勢力,跨越文武。

長樂公主很講義氣,這些女孩子圍在她身邊,她便盡力護著,只要不犯原則性錯誤,誰想在政治上攻擊她們,長樂公主便會領著人兇狠地回擊,如同身在戰場那般。

李承乾、李泰與李治暗地裏拉攏他們這位掌握軍權的妹妹,長樂公主采用房知葵的建議,在某次家宴上,當眾對耶耶說出自己的想法:“日後,我要給大兄當大將軍,為我大唐開疆擴土。”

這亦是她的肺腑之言。

李世民非常欣慰,李承乾看長樂公主的目光也更加親近了。

家宴過後,李世民在書房裏處理政事,長樂公主便一如既往跟過去,安安靜靜坐在耶耶身邊,偶爾翻一下奏章。李世民牢記著山鬼之言,自始自終沒有分給李泰與李治政治上的偏愛,如今除太子外,只有長樂公主能有此殊榮。

“殿下,身為女子,這是殿下最大的運道。”

運道……是指她能夠在耶耶處理政事時,隨意翻看奏章,並且時不時能得到耶耶指點嗎?但是,她要這個幹什麽?

長樂公主腦子裏回憶起房知葵這句話,仍是不解其意。

她在殿中並非是為了先一步得知耶耶政治傾向,身為女子,不論誰在位,她都不會像她那些兄弟容易受到忌憚。她只是看著耶耶年歲越來越大,怕極了那句“子欲養而親不待”應驗,才想著多陪陪耶耶。

長樂公主瞧著奏章發呆,李世民瞅了一眼,上面內容是有大臣上表,希望能減少養老院、福利院這些地方的開支,它們對於國庫是一股巨大壓力,而且,有不少懶漢也會偷偷摸摸住進去,白吃白喝白住。

上面批復是一串拒絕之言。

李世民望著閨女,眼眸春水一般溫和,“是不是在想,耶耶為何要出大錢養著他們?”

長樂公主回過神,遲疑地說:“是……這奏書中並非讓耶耶取消掉那些益民之舉,僅僅是將老者收到居養費用的年歲從五十歲延遲到六十歲,以及育兒堂支出減半,使他們有吃有穿便好了,每人每日一升糧亦能活命,省出來的開支,可以用在朝廷其他政策上。還有埋葬布衣,給棺即可,朝廷再擔負他們相應的祭品祭祀,徒添糜費。”

李世民好為人師,然而這個事情,太子沒問過他,他也不清楚太子懂不懂,至於其他人,他卻是不應該告知他們自己的想法,這裏面涉及了一些帝王之道。

但是,跟閨女說說就沒問題了!

李世民高高興興地把一肚子話傾倒出來,“這些花費是必須的,百姓無後顧之憂了,才會安心去生養孩子,孩子多了,人口就多了,人口多了,學堂念書的人也會增多。以往一百人裏,只有三成人願意去學堂,然而多生育後,我們便有一千人,一千的三成,比一百人還要多。學生多了,考科舉的人就會多,寒門與布衣考科舉的人多,世家的人就會減少。”

李麗質不解:“如今世家不是已經被壓制了嗎?”

李世民搖頭,“傻孩子,世家是壓制不盡的。人人都想向上爬,他們會生孩子,多子多孫,他們在官位上,權力會讓他們子孫獲得比其他人更高的起點,幾代之後,便又是新世家。想要抗衡,便得不停扶持新寒門,新布衣與他們對抗。”

“孩兒還以為耶耶是舍不得百姓受苦,就像耶耶掛在嘴邊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有這個緣由。但也是為了壓制世家。麗質,我們是按丁口收稅,若百姓活不下去,變賣田地,世家所占田變多了,稅收卻依然是只收那幾丁,國庫進賬就會越變越少,朝廷就會越來越虛弱,直到崩潰,新的英傑冒出來,掃蕩世家,改朝換代,土地便會重新分出去,支撐起新一輪朝代。”

李麗質若有所思,“所以,想要皇朝延續,必須打擊世家?”

“對!”李世民想了想,說:“我曾經從山鬼那兒聽到她無意中嘀咕出來的一句話,這話當得起聖賢之言,誰能悟透,誰就能站在勝利一方。這句話就是——”

李麗質隱約感覺這話不應該她來聽,還沒攔人,她耶耶已經混不在意地說出來:“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