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明皇隆基(第2/3頁)

“遐齡?”

“回殿下,臣……”年輕人看上去有些猶豫,“無事,只是想起一些往事。”

“嗯。”李承乾便也沒多問。

年輕人,也就是李延壽——字遐齡——動了動身體,垂頭坐好,臉上還是糾結的神色。

他有別的見解,可又怕是自己猜錯了,到時在其他人面前出醜,還會被陛下不喜。

再、再考慮一下吧……

禮部官員已經開始討論最後一人。

“章武皇帝?”

“‘章’……敬慎高亢曰章,也就是恭敬謹慎,剛強爽直?”

“他剛強嗎?”

“這還叫不剛強?潼關都不守了,非要自家將軍拋棄優勢,和敵軍面對面,可‘剛’了,就是不‘強’。”

禮部官員的嘴皮子毒辣,聽得在場人頭皮發麻,尤其是某些年紀大的官員,拼命回憶自己有沒有做什麽誤國誤民或者不施仁義的事,別到時候入土了,禮部給擬謚號,也來一個明褒暗貶的字。

李孝恭上前,“陛下,我們認為應該選四。”

“嗯?為何?”

“正如選擇一,必然不是,效仿堯舜只是我們的玩笑話。此大帝是陛下皇子,繼位於明皇帝之前,既然安史之亂造成大唐由盛轉衰,明皇帝治下為大唐最盛,那麽,便可以剔除一了。”

李世民露出溫和的笑,等著李孝恭後面的話。

李孝恭在這方面非常有自信,意氣風發地述說:“而後,山鬼言京城有六陷,是以大唐於安史之亂後尚能維持,因此,二便不能選了,畢竟,還沒‘讓’出去。”

李世民:“確定明皇帝沒有問題?”

李孝恭重新想了一圈“明”的謚意,“明是美謚,謚意亦沒有符合安史之亂的暗諷。”

“有……的……”一個微弱的聲音響起。

李承乾驚訝:“遐齡,你……”

李延壽直起了頭,和同樣驚詫的李孝恭對視,“有的。”他說,“‘明’有一個謚意,或許會適合他。”

李孝恭眉頭緊皺,“你是誰?”

李承乾看看自己屬臣,又看看李孝恭,抿唇站出來,“堂叔,這是孤的典膳丞。”

李世民眼中流露贊賞之意。

李孝恭忽然笑了,“典膳丞?”他用牙齒磨著這個微小官職的稱呼,染著一絲半點炭火火光的眼底,露出些許輕蔑,“不知有何見解?”

要不是有選拔賢才不看身份,只看才能的李世民在,李孝恭連讓李延壽說話的機會都不會給。

他看他的眼神,不屑地仿佛在看螞蟻。

李延壽又不是厚臉皮,感受不到那股視線,登時燒紅了臉。

如果……他也能到尚書的位置……

李延壽看了一眼太子,自己的主子,這才清晰地吐字:“‘明’還有一個謚意,總集殊異曰明。”

“總……”李孝恭牙根微微發緊。

禮部其他官員目光也訝異地定格在李延壽身上。

眾目睽睽下,李延壽憋了一口氣,繼續往下說:“譬如那北齊的高洋,文治武功絕對是當代首屈一指的明君英主,北齊在他手中達到極盛,突厥他缽可汗甚至稱其為英雄天子。然而,或許是水滿則溢,經過卓越的成就後,此人便自滿了,開始暴虐,開始享受——總集殊異,便是聚集了極大的差異,倘若……”

接下來的話有些大逆不道,這也是之前李延壽糾結著要不要站出來的原因。大家都在為李隆基的功業而自豪,他作為戳破那個人,不一定會受到感激,也許會被不喜。

不過。現在話都說到這兒了,李延壽硬著頭皮:“我是說,倘若……明皇帝也是與高洋一樣的性子呢?”

李淵怒喝:“放肆!”

“大父,遐齡他……”李承乾也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麽,兩三息後,幹巴巴道:“他沒有惡意。”

李延壽安靜地跪下,看著小太子的背影,不知道在想什麽。

他耶耶喜歡挖掘南北朝的歷史,他就是在這耳熏目染中長大的,別人想不到,或者不敢想明皇帝會“不明”,他聽過那段歷史裏君主的荒唐與混亂,倒是第一時間發現了別人不敢想的地方。

而聽到這個說法後,許多人一瞬間失去了言語。

他們有判斷力,這“明”的謚號,再配上山鬼的惡趣味,外加安史之亂“由盛轉衰”——誰規定盛衰之間就一定會有緩沖的時間呢,竟是該死的合適。

“竟然……”

“怎麽會……”

“匪夷所思!匪夷所思!”

山鬼凝視著李世民,就像是看全身毛炸起的貓。他臉色從懵逼轉為鐵青,緋綾袖子被他拉扯成直條,“我、選、明、皇、帝、李、隆、基!”

山鬼客氣地問:“不改了嗎?”

“不改!”

“太好啦!恭喜你們,居然答對了!”

滋味樓中央的大樹,悄咪咪睜開一半眼睛,清晰看到貞觀君臣復雜的臉色,那種看似說不清道不明,實際上卻能用宿主所在時代的話語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