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他是太子(第2/2頁)

不論那些大臣怎麽心如死灰,他們的手稿還是被收集起來,預備著過段時間傳去各縣。

山鬼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大殿,去後宮見長孫皇後,順便開始著手給她做治療哮喘的菜肴。

而在山鬼離開之後,李世民慢慢收斂笑容,從李二郎重新變回了唐太宗。

“民部少財,朕略有所想,今日道出來與諸卿,且看朕思慮如何。”

李世民目光淡淡掃過眾人,不怒而威之勢令得臣子微微垂首,不敢相對。

這時候,才是那個嚴肅正經的朝堂,而非山鬼到來時,寬松愉快的氛圍。

“朕之宗族頗多,皇族子弟大肆分封爵位,無功勛之人也可稱郡王——裴矩,你且說一說,郡王歲祿幾何?”

民部尚書裴矩拱手,坐而道:“歲祿六百石,俸料、雜用等三十一千文。”

“朕之宗親,連童孺幼子亦為王,達數十人,每一位皆要發歲祿六百石,三十一千文,便是近百萬錢,諸位認為,此於天下利乎?”

李世民的猝然發難,全然眾人意料之外,大臣們悄悄交換眼神,一時間不知要如何回應。

有人覷向還在座的太上皇李淵,這些宗室都是由他親自封賞的,陛下這是在赤|裸裸打他的臉啊。

而那些沒有功績,全憑李淵重情封賞爵位的宗子,在當今聖天子意有所指之下,縮縮瑟瑟,寄希望於李淵能夠出聲為他們抗爭。

然而,李淵僅是繃緊了臉,一聲不吭,竟是在發怔。

二郎真的長大了,不再是以前那個黏人愛哭,不肯遠離耶耶,出趟遠門還難過得不行的二郎了。

他凝望著上首黑色龍袍的身影,冕旒遮了帝王面容,觀不清神態。李淵微微闔眼。

——那是皇帝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面對李世民的發問,裴矩做出了完美的反應。

“太上皇仁厚,敦睦親族,柔懷之道蓋天性也。然而,宗子無未有爵命者,其中庸者頗廣,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皆為百姓養之,不利天下。”

“朕理天下,本為百姓,非欲勞百姓以養己之親也。”

李世民為此事下了定性,隨後,命吏部尚書長孫無忌擬好名單,要削減宗室郡王數量。

有功的不動,那些完全靠人情,沒有功勞的,全部降格為縣公。

宣布完這件事後,李世民又當庭任命李綱為太子太師,實質表明,雖然我兒子在將來會謀反,但是我並沒有對他有意見,你們別多想。

“退朝——”

李世民起身前往後宮,想到太子的事,心中不免泛起淡淡愁緒。

這……太子要怎麽教呢?為什麽還要關心心態問題?他當年一邊在外征戰,一邊抵擋李建成黨派的攻擊,不還是堅強地挺過來了嗎,太子榮居深宮,衣食不愁,性命無憂,按理來說,不應該比他放松嗎?

李世民轉道去了太子東宮,便見兒子端坐在案幾前,低眸閱讀書籍,倒也看不出神態是喜歡還是不喜歡。

“承乾。”李世民跨步進殿,李承乾正要起身行禮,便已經被擺手示意不必,“在念什麽書?”

李承乾端正回答:“才溫習完《論語》,此時正觀閱《左傳》。”

李世民眼底微露欣慰,先問今日字體法帖臨摹過多少遍,又提了幾道問題,看兒子對《論語》的理解如何,得到的回饋都是正面的,欣然之下,臉上露出慈和之色,“耶耶給你找了一位名師。”

李承乾手指動了動,輕聲:“謝謝阿耶。”

“是文紀公。”

李綱,字文紀。

他非常重視李綱,每次臨朝聽政,必然令李綱與房玄齡、王珪陪同坐在身邊,讓李綱擔任太子太師,是極大的政治傾向。

李世民對大臣能夠輕而易舉說出甜言蜜語,對愛重的長子,反而不知該如何表達。

他目光柔和地望著李承乾,斟酌半天,憋了又憋,憋出一句,“承乾,你是太子。”

這樣……承乾應該能感受到,自己對他擔任太子的堅定?明白沒有人能動搖他太子的地位?

兒子垂眸瞧著衣服下擺,“是,兒明白。”

李世民自覺兒子懂他的心意,稍微坐一小會兒,便離開了東宮。

人走後,片刻,有宮人進來詢問:“殿下,長孫郎君問,何時去打馬球?”

李承乾搖搖頭,“和表兄說一聲,寡人要失約了。”

宮人退下去後,李承乾拿起《左傳》閱讀,頓了頓,想到李綱出任過禮部尚書,又翻出早已熟識的《禮》,開始溫習,以免新老師來後,提問他,他答不出來。

看書前,李承乾擡眼,略帶艷羨地瞟了一眼外面的藍天白雲。

他也想去玩。

但是不行。他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