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一視同仁

大宋與完顏婁室的初次接觸, 在朔州張俊部接應遼國舊部蕭幹途中的遭遇戰。

這一戰,雖然張俊部及時救援出蕭幹,但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帶出的七千士卒只回來了五千余人 。

隨後沿途邊關烽燧都進入了戰爭狀態,西軍的頂流將領並不是新軍, 而是劉家、種家、折家等多年攻打金國的精銳。

他們在河東路、涇原路、秦鳳路這三塊占據山西、陜西、隴右的邊關重地樹大根深, 雖然官場上尊重張克戩,但在指揮上, 卻是不怎麽看得上張克戩的安排, 覺得這人一介文臣, 不懂軍法, 應該按他們意見來。

這些老將這些年其實是憋了一口氣。這些年,看著陛下的新軍在北方與金人反復交手, 立下無數功勞, 名傳天下,而他們卻龜縮西北一隅,虛度歲月, 很多人覺得只要有了那些火炮槍械,讓他們上, 他們也行!

而皇帝給他們的火炮數量雖然有,但相比新軍, 卻並不算多。

這次難得有讓他們一展身手的機會,當然不會錯過。

於是, 涇原劉仲武、河東路的折可求、秦鳳路的種師中等人在與張克戩商議後, 決定以三路大軍, 圍攻盤踞在東勝州的完顏婁室。

其中, 因為涇原路位於黃河“幾”字的左下方, 而東勝州卻是黃河那個“幾”字的右上方,距離過於遠,所以,劉仲武部會做為後方策應,主要作用是防備一下西夏,免得被占便宜。

至於攻打婁室部的主力,還得是種師中、折可求等老牌將領的帶領。

連駐守在大同府的徐徽言、吳玠等新軍部眾都被要求先防守本部,避免婁室西逃。

想法是好的,但……

效果卻是相反。

西北雖然比原本的河北路禁軍要好上些許,但做為舊軍,其中問題已經積累了上百年,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

折可求的兩萬府州軍在出關迎擊婁室時,大軍剛出寧邊州二十裏,便遭遇婁室部的前鋒,而帶兵的正是先前在太原被俘過的大將銀術可。

然後,這兩萬折家軍,幾乎是在第一個照面,就被銀術可大軍一番沖殺後,潰得七零八落,按在地上摩擦——折可求的火炮根本沒有時間推出來,就已經被銀術可看到破綻,金國遇到火炮時第一反應就是沖入敵軍,撕開側翼,殺入敵陣中,讓對手一時半會無法開炮。

憑何這個時間,只要沖到火炮附近,那對騎兵威脅甚大火器就是只是個笨靶子,只要及時殺掉就好,至於火槍手,這裏的火槍手上藥也太慢了,一看就是沒經常訓練的,只要頂過第一波,就能撕開防備。

折家軍第一次遇到這般悍勇的大軍,人數雖然占優,心態卻是完全落在下風,尤其是看到金軍帶著刀傷箭支,也悍不畏死地反復攻殺後,很快,軍心潰散,出現了潰敗。

這一次出征,立刻便損兵折將,狼狽不堪地退回了關內。

而種家軍則從麟州出發,不順著黃河,準備沿著邊境繞到後方,與折可求合圍婁室部。

……

於是,接下來的一個月,趙士程便收到連綿不絕的戰報,內容大同小異,基本都是打輸的消息。這並不讓趙士程意外,大宋的軍備就是這個樣子,送去的軍餉,從上到下,每個軍官都要過一手。

不僅如此,很多士卒都像是將領的私兵,加上西北是邊州,許多士卒都是犯人,有賊配軍一說,就知道這些士兵的素質了。

但是,直接處理西軍是不可能的,比如折家軍,折家本身就是府州大族,不是漢人,而是投奔大宋的外族,他家世襲府州知府,如果說裁撤,那麽他們很可能立刻就投奔金國或者西夏了。

就算在邊軍中,西軍的勛貴也是最多的——因為這裏是百年來大宋唯一有軍功可掙的地方。

所以,輸了贏了,在趙士程看來,都是各有利弊的。

只有西軍的勛貴們確定以他們實力,真不是金國的對手,他們才會心甘情願地,把這次戰役的主動權讓給張克戩和他指揮下的新軍,而不是在後邊拖後腿。

“但是呢,也不是完全沒有立功的機會,”趙士程拿著軍情對宗澤解釋道,“這才一個月,西夏還有存糧,但過此日了,天寒地凍,糧食緊缺,西夏必然會坐不住。”

“您的意思是,讓他等阻攔西夏犯邊?”宗澤問道。

“當然,不要求他們出兵,只要堅壁清野,守住關口便可,”趙士程隨意道,“這個要求,不算高吧?”

宗澤道:“自然,西夏與西軍交手多年,不敢言戰必勝,但防守邊關,還是可堪一用。”

趙士程輕嘆一聲:“一鼓作氣,若我所料不差,今年也是冷冬,如此大規模用兵,牲口消耗必然不少,明年,西夏怕是要鬧饑荒了。”

從前幾年起,大宋的冬季就越來越冷,煤炭消耗也越發巨大,西夏本就地小民寡,為將婁室這禍水東引,西夏不可能不給存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