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名師高徒

趙士程這次繼位因為上皇安在, 所以沒什麽國喪、守孝之類的大祭,雖然辦了登基大典,但也就解了禁令, 讓全國上下暢飲了兩天而已, 對於百姓來說,完全沒有感覺。

於百姓如此,於百官自然也是如此, 老趙一直是人形圖章, 朝廷中官員選拔、軍隊調動, 還有各種政令, 早就是趙士程說了算, 如今他當了皇帝, 大家其實也就是換個稱呼而已。

若說有什麽稍微麻煩一點的事情,就是按規矩,他要改個名字,把“士程”這兩個常用字改成如“佶、頊、禎”之類的不常用字,否則避諱起來太麻煩了。

不過這對趙士程來說不是什麽問題,他直接下令,以後避諱, 二字聯寫再避, 單獨一字不易, 也就是說,不能寫全名,但每個單字可以隨便用。

這個意見得到大臣們的支持,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畢竟就算是生僻字偶爾也是會用的, 於是很順暢地接受了。

另外年號他其實是不想要的, 因為他想直接定一個“元年”,把歷法一年年算下去,而不是換一個皇帝改了一個紀年。

但他也知道,因為這些小事和大臣們掰扯祖宗家法是件很煩人的事情,於是便退了一步,把年號改成了公元,天下為公,一元之始之意。

如果以後他做得好,便有可能把這個紀年一直定住,如果做得不好,那就當他一輩子就用一個年號吧。

這些在大臣們認為極為重要的事情,就這樣被他輕易定了下來。

接下來,他便要全力處理軍工上的訂單了。

這些年來,大宋的鋼鐵產量是以一種指數上升的。

原因很簡單,煤礦的產量增加,價格下降了。

原本,朝廷對鐵把控極為嚴格,所有的礦山、鐵坊都是國有,每年流出的鐵錠都是有記錄,但他在三年前放松了鐵制品的專營,允許資質合格的民間資本介入鋼鐵產業的運營。

利益是一切生產的源頭,從三年前起,各地私營鐵坊便如雨後春筍一樣湧出,尤其是蜀中一帶,因為南邊山民山中有鐵礦,十幾家大戶私下湊錢,生生在山裏挖出一條十多裏的河道,就為了將其中礦石大量運出。

到上個月,國中正在運行的小高爐已經達到了三百多座,到今年,哪怕對資質審核極為嚴格,每個月的申請文書還是如山似海,講義司之下的資質審核部門已經連軸轉了,行程還是已經排到了明年。

究其原因,除了利潤動人心之外,還有就是各地知州特別想推行這事,對這些人的條件大開綠燈,也不管自己那地方合不合適。

他們就想有個政績——蜀中四路、杭州、太原、密州等地的財稅實在太動人了,但凡有一點追求的官員都願意去試試,畢竟想要造福於民以前就那幾個“興修水利”、“勸課農桑”,如今有個見效快的,怎麽能放手呢。

而大量廉價的鐵制品雖然對財政收入有不小的影響,但問題也不大,因為趙士程已經把稅加在礦石的水運稅費裏了,就算有誰偷稅漏稅,他的基本盤還是在的,畢竟以現在的運輸條件和鐵制品價格,當地要是沒有水運,只有陸路運輸煤礦鐵礦,那是鐵定虧本的。

至於說在運河上走私……

呵呵,宋朝的運河可是百萬漕工衣食所系,別說船了,連只耗子遊過去他們都能收到稅費,這要是都能逃掉,那也該他們掙這份錢。

他手裏有所有鐵坊的資料,也是時間給訂單促進工業發展了,他會先讓他們出一批樣品,訂單價格肯定不會有太大利潤,質量嘛,過得去就行,其中的優質品供應新軍,不太合格便供應舊軍,連大英帝國在十八世紀槍管都會炸膛,在如今的1122年,指望良品率百分之百本就不合理不是?

雖然還不是工業時代,但天可憐見,歐洲火器列裝時,也沒到工業時代啊,不也照樣能把□□兵劍盾全部淘汰麽,滅了印第安人麽,騎兵之所以沒被淘汰,那是因為後來騎兵打不過就加入,也開始拿槍了。

金國進攻的速度給了他不小的壓力,現在要先解決有無的問題,再來說質量的事情。

八月的東京城十分炎熱,清晨的太陽就已經讓人感覺到了熱意。

白氏提著籃子,身後跟著一個小孩兒,走進了慈恩所。

“白姐姐,你來得正好,今天上邊給了一套印本,是官家讓人送來的,你快快把它弄……咦,這是哪家小孩?”印坊的朱姑娘疑惑地蹲下來,伸手捏了捏小孩精致的臉蛋兒。

白氏笑笑道“這是我鄰居家的孩兒,他阿爺前夜裏病重,奶奶去醫館照顧,那裏人多眼雜,顧不上小孩兒,交我看顧幾日。”

“他爹娘呢?”朱姑娘挑眉。

“他爹在外打仗,她娘親最近自己開了一家印坊,把家裏錢財都投進去了,實在忙不過來,我便主動幫著照看。”白氏揉了揉小孩的頭,“雲兒,叫朱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