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金子般的心

次日, 耶律大石準備繼續上路。

昨晚他是傍晚才上碼頭,沒有細看, 清晨來到碼頭, 才注意到這永濟渠上,來來往往的,大多都是石碳船。每有一船靠港, 立刻便有人推著兩輪車、挑著筐子、趕著毛驢湧上去,裝上滿滿的石碳,用麻布封上。

他明白石碳是用來生火的, 但不明白的,那麽多貧民為什麽也要買石碳, 去打柴不好麽?不需要錢, 只是要花些時辰罷了, 可這些人最多的,不就是時間麽?

他因這疑惑,問了一個路人老嫗。

那老嫗正背著一筐碳, 見面前的富貴人物,不敢怠慢, 惶恐道:“回員外的話, 這碳石價賤,拿黃泥混了,既能做窩煤賣出賺幾文錢,平日也能自燒。另外,如今城裏建了一個泥灰磚坊, 需得人力, 把打柴的時間省下, 去做工坊做些零活, 要更劃算些。”

其實賺的有限,每次也就多上那麽幾文錢,但對她這等平頭百姓來說,幾文錢已經不是小錢了,積少成多,一年下來,便能有百十文,十年下來,便能有一兩貫,別的不說,便是不給兒孫,也能打上一副上好的棺材了。

耶律大石點點頭,心裏卻有一點煩躁,他覺得哪裏不對,覺得這裏大有深意,但又想通透,於是整天都在大運河上,看各種貨船來來回回。

直到太陽落山時,他無意中看到一名滿身補丁的小民,抱著一片五尺的花布,對著夕陽反復翻看,那臉上笑意溫柔,他才靈光一閃,想出哪裏不對。

“普通百姓覺得劃算,”耶律大石驟然起身,在船頭踱步,“若一兩個人便罷了,不過小恩小惠,可若讓天下百姓都覺得劃算,需要多少?”

他們大遼有兩百多萬戶,每家一年多上百十文,該是多少錢,又會不會有那麽多人起事?

再一想,大宋戶口遠勝遼國,這樣的收成,又得是多大的改變?

他又忍不住想到數十年前的宋神宗變法,那時大遼也收到不少消息,卻沒有那麽讓人恐慌,然而這次,他卻在這陽光之下,感覺到陣陣涼意。

那位大宋太子,是怎麽做到如此壯舉的?

……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耶律大石一改先前態度,開始留意河北路的變化。

首先便是黃河,他詢問沿河百姓,這兩年來,大宋都沒有修河,而是在易決堤之處,給沿途百姓錢鈔,讓他們遷去他處。

但今年黃河卻沒有決堤,將淤田引流的小河口堵住後,黃河似乎要平靜許多,今年汛期有不少險情,朝廷似乎是想劃出一片土地,專門在大水之時用於泄洪,但怎麽劃,會損失多少良田,都還在商討之中。

然後見到的便是煙囪,泥坊和磚坊是各地村鎮最喜歡修築的工坊,一些世家大族願意修建,一些有些余錢的農戶,也願意用這種青磚築屋,沿河的碼頭因此興盛,許多貧民會能幫著搬貨,掙些浮財。

聽說他們最願意建的是琉璃坊,但這種工坊京城那裏要求很高,不是大城不給幫建。

若說最讓耶律大石驚訝的事情是什麽,那必然是油了。

大宋子民燒的油不是麻油,而是一種從煤中熬出的油,叫煤油。

這種油不能食用,卻可以用來點燈,把煤油燈放在琉璃燈裏,明亮又擋風,便是掛在馬上奔跑,都不會熄滅,還比牛油耐燒。旁人只覺得牛羊脂油因此價賤,但在他看來,卻是將原本用做燈油的畜油留給人來食用,等同於憑空變出油來,健壯了人,這可比點燈更重要了。

而且,煤油多了,還能讓許多織坊夜裏也開動起來,由此,大宋的布價,那是真的便宜!

耶律大石看得越多,越是留意,試圖找到他們寬裕起來的蛛絲馬跡,但看著看著,便覺得似乎、好像、也許這些都是遼東那套?

遼東和大宋的勾結,是遼金宋都心知肚明的事情,魏王曾經試圖推行的學習,但卻敗給了燕京錯綜復雜的權貴爭奪。

如今大宋卻也學去了,難道那位遼東之主,在大宋收了徒弟?

想到這,耶律大石簡直是憤怒了!

那陳行舟也太急了些吧,他若說一聲想治理燕京,想要在燕京開工坊、墾土地,燕京上下哪個不會捧著金銀來支持他?大宋是給了他多少錢?

算了算了,反正燕京也管不了他,隨他去吧,不過,他們大遼若是想學,自己能不能學著,試試在北方做……

他想了一開,腦力用得過度,頭疼了,發現正好天色將晚,又已經到了河間府,便令船靠岸,尋了一處驛館,準備休息。

可走在街道上時,卻感覺到了不對。

有一處酒樓外,街道屋檐下卷著鋪蓋睡著不少人,幾乎占了半個街道,如果是乞丐也就罷了,但這些人居然一個個穿得富貴,連身下的鋪蓋,大多都是絲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