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再加畫一次

回到老爹的房間裏, 正在燈下翻看小報的老爹看著終於舍得回來的兒子,面露不屑:“怎麽,終於把人騙到了?”

趙士程搖頭:“王洋去的, 我沒開口, 那人正在猶豫,估計還要花上一兩天。”

趙仲湜輕哼一聲,翻開小報換了個版面:“王洋這小子, 還是缺了些城府, 那張叔夜怎麽說是也國公之後,想官復原職, 只要低個頭就可,又何必去上他這小船。”

趙士程於是上前殷勤地給老爹捶腿, 天真地問道:“那爹爹, 你要不然也上這船好了,有你這大帆,必能讓我們乘風破浪, 直濟滄海呢……”

趙仲湜嫌棄地把兒子推開:“走走走!有那麽多兄長還不夠你禍害, 居然還你親爹也不放過,我怎麽生出你這個冤孽來。”

“爹爹你這麽說真傷人, ”趙士程不悅地坐到他椅子邊上,“咱們家再過一代就是遠宗了啊,這不是為了將來嘛。”

“我操心你們這些小兒輩就夠了,暫且管不了那麽遠。”趙老爹斷然拒絕, “好了,臭小子, 你想明天怎麽出去玩都行, 允你了, 別煩我便是。”

他明天還得去淘海貨呢,自從市舶司在這裏設置了一個市舶務後,新鎮這邊已經形成一個不錯的海商市場,甚至有一些沒有進入宮廷的好貨,他已經迫不及待了。

趙士程得了允許,滿意地走開了,都沒有再給的老爹捏一下。

在趙士程看來,張叔夜是一個很典型的宋朝士大夫,做為名門之後,他受到的教育一直都是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這種思想鋼印已經烙進了骨血,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打動的,百姓的生活離他們很遠,在他看來,為天子牧民,只要百姓有衣有食,遇到災荒及時救災,讓一地安寧不生事,就算是好官了。

當然,如果能把一地治理好,那也是政績,能像他的老師蔣之奇一樣一生結束時有個美謚,就算是人生不枉了。

而宗澤不同,他是底層出身,見慣了普通百姓的困苦,知道民生之多艱,所以宗澤會站在百姓那邊,幫著對抗朝廷與權貴的各種橫征暴斂。

但宗澤這種不好找,一般的被壓迫者,遇到跨越階級的機會,大部分會努力融入進去,而不是幫助從前的同類。

正是明白這點,所以趙士程要求並不高,如張叔夜這種,不與蔡京等人同流合汙,有著自己的操守,不會為了恢復權位而折腰,那就已經是很不錯的官了。

所以,要讓張叔夜心甘情願地上船,那就得讓他看到有成為名臣、名留青史的機會。

王洋第一次做這種事,有點太心急了,相信他很快就能調整過來。

自己只要在一邊看著就好。

-

天色漸明,張叔夜早早地起床洗漱了,也沒叫兒子,而是揣著兩個炊餅,慢悠悠地遊蕩在新鎮街頭。

他也是在西北軍中待過的人,對吃食要求並不高。

清晨的街道很是繁華,湯餅、稀粥的小攤吆喝著,沿途的大小店鋪已經擺好了貨物,毛料的氣味散發在空氣裏。

街道順暢,昨天還有的積水,今天已經完全清理了,路上也不見牲口的糞便,挑著菜葉販賣的小販不時被人叫住。

這繁華的模樣讓他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東京城裏。

年近五十,漂泊半身,他似乎還是一事無成。

他與家中關系並不好,作為第三子,他的兄長們都依附主脈,幾乎毫無自己的主見,而在兄長們看來,他這個弟弟志大才疏,總要和他們對著來,所以親緣淡泊,自從父親去世,分家之後,他與張家的交流,就越發少了。

如今朝中局面混亂,官家輕佻,他這樣不喜攀附的官吏,路在何方?

當年胸中有大志,欲踏破賀蘭山,滅亡西夏,也曾出使遼國,探察虛實,獻上山川、城郭、服器、儀範以求北征。

然後便是蹉跎在一任又一任的知縣知州上,臨到老去,反而貶官發配,不知此生還可否被起用。

這世事無常……

他正反思自己這人生呢,突然被人撞了一下。

卻是一群人擁擠地跑了過來,他一時不解,拉住了一個人,問道:“這是做什麽呢?”

那人看了他一眼,答了一句“下新區了!”,便飛一樣的跑了

張叔夜目露疑惑,也跟了上去。

……

張叔夜看著這處“新區”,確實很新,這裏都是些低矮的茅草棚,連屋舍都是新修的——很多棚上的茅草甚至還是青色的。

道路是坎坷不平的泥漿小路。

與鎮上的新屋不同,三三兩兩的人蝸居在棚外,把前日讓大風吹塌的窩棚再重新扶起來。

婦人背著孩子,正用瓦罐煮著一點稀粥。

張叔夜已經詢問過,知道這些人是哪來了的,他們都是今年黃河水溢出,逃難到新鎮來的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