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蟲災(第4/6頁)

梁六叔的兒子說:“你還真是說準了,不過有一點猜錯了,他不是在家,他是去地裏幹活了!”

他一提起這事也愁容滿面:“你是不知道,每天我爸一大早太陽還沒出來就會去田裏看看,地是他的命根子,我們也沒攔著,早上不出門還能什麽時候出門?沒有比早晨更涼爽的時候了。

結果今天去地裏一看,玉米一夜之間生了蟲,把玉米葉咬的啊,差點就吃禿了。我爸一看就急得不行,趕緊回家兌了藥來打,一直幹到九點多,太陽升得老高,他這心裏焦急,又頂著太陽幹活,這才倒下了。我到處找不到我爸,才去田裏看,那時他就很不舒服,我就趕緊來借車送他去醫院。幸好沒什麽大事。”

梁六叔的兒子想起自己在醫院的見聞,這麽熱的天裏還打了個冷戰:“那些情況嚴重的人渾身都抽搐了!好幾個人都摁不住,醫生說這些嚴重的人身體裏的器官都燒壞了,死亡率特別高,讓我爸千萬別在這種天氣裏頂著太陽勞動,這次還算幸運,下次就不一定了。”

梁康時聽了也心有余悸:“要聽醫生的話,先讓老爺子在家好好休養吧。”

梁六叔的兒子走了以後,梁康時把這些話講給甄敏聽,甄敏一邊為老人家因為心疼農作物這才不慎中暑惋惜,一邊驚訝於玉米地生了蟲。

“咱們這裏的玉米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麽大規模生蟲的情況,而且今年的農藥也打了,化肥也上了,難道是種子有問題?”

即使在這麽困難的情況下,梁家村人對待農田也從沒敷衍過,很多東西買不到可以將就,但是種地時不管是種子、化肥還是農藥,都力求和原來一樣,沒有一絲敷衍,可還是出了問題。

“這是個大事,村裏肯定會重視。”

————

玉米大範圍生蟲的事情很快驚動了農業站的工作人員。在一個天剛蒙蒙亮的早晨,兩個工作人員出現在梁家村裏,他們要去找家裏玉米受害最嚴重的趙衛民家裏。讓趙衛民帶著兩個人去他家地裏。

這兩個工作人員正是當時在化肥廠下發洋姜和絲瓜種子的人。他們一個年輕一點,看著像剛畢業沒幾年的大學生,叫王晨,一個看起來有40多歲,皮膚微黑,梁家村村民對他比較熟悉,都管他叫老楊。

趙衛民把兩個人往他家地裏引,腳步都有些踉蹌。要知道他剛發現玉米地裏生了蟲時,見到整片田裏的玉米葉上都爬著灰色的長條蟲,把葉片吃的只剩中間細細一條,邊緣都是參差不齊的咬洞,當時就一股熱氣直沖腦門,差點栽倒在田裏。

“你們看看,這可怎麽辦啊!”趙衛民攤著手站在農田邊,急得腦袋冒汗。

今年陽光毒,又不下雨,玉米苗長勢緩慢,還被曬死了很多。他們這些農民想辦法借了水管水泵和發電機來,費了好幾天的功夫,總算把地澆過一遍,玉米這才長了起來,現在才剛長到腰的位置,穗還沒結,就被蟲子給啃咬的沒剩幾片葉子,這還怎麽結玉米棒子!

老楊捏起一個蟲子在手心看:“這是玉米粘蟲,玉米作物的常見害蟲。”他回憶了一下玉米粘蟲的習性,想說出口的話在肚子裏轉了兩圈,最後變成一句感嘆,“這不對勁啊!”

看到這是玉米粘蟲,王晨正是對書本知識記得牢的時候,在一邊背誦道:“玉米粘蟲,鱗翅目,夜蛾科,是跨區域遷飛的害蟲。”

他拉過一片玉米葉,看上面玉米粘蟲的顏色。“地裏灰褐色的幼蟲比較多,應該在2-3齡左右,4齡的黑色幼蟲也有不少。玉米粘蟲一旦達到3齡,就會食量暴增,如果防治不及時,農田大量減產甚至絕收都有可能。”

趙衛民一聽這話就急了:“咋個防治方法啊?我們前天發現有蟲,連夜就打了農藥,你看這效果也不大,蟲子還是活蹦亂跳的,而且以前也打過藥了,就是防治玉米粘蟲和螟蟲的,這都打過了怎麽還是生蟲?”

老楊又問起打了什麽農藥,趙為民一五一十的說了。老楊的眉頭皺的更深,打的農藥確實是有效針對玉米粘蟲的藥劑,怎麽效果不好呢?

他和王晨商量道:“我覺得這批玉米粘蟲不對勁。你還記得玉米粘蟲喜歡什麽樣的環境?降水多、土壤空氣濕度大。35℃以上的高溫會極大地抑制幼蟲的成活,你看看現在這條件符合嗎?而且農藥防治效果差,說明這些玉米粘蟲有了耐藥性。”

王晨也說:“咱們這邊冬天冷,成蟲過不了冬,往年都是從南方遷飛過來的。”他說到這裏頓住了,這麽說,這次的受災範圍可能相當廣泛。“可是……去年南方的冬天也沒暖和到哪裏吧?”

老楊表情嚴肅:“也就是說,耐寒性也增加了。”

他表情凝重地看著一片狼藉的田地,重重地嘆了口氣。“看來要針對玉米粘蟲的新特性改進農藥,南方一定比咱們這裏爆發玉米粘蟲的時間早,不知道有沒有研究成果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