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第3/4頁)

瞬息之間,康熙心中已思索許多,面上面不改色,在靜彤話音落下的一瞬間,他便直接道:“朕知道你擔心卓瑯與侄女,但也不必如此多慮。”

他道:“你留下陪陪卓瑯和你娘娘吧。”

言罷擡步便去,但禦前之人已將那把匕首結果,卓瑯沒有反駁,垂首恭敬地恭送康熙,待禦前的大隊伍離去,她才看向敏若。

而後見敏若唇角噙著兩分冷笑立在那裏,安兒、潔芳與靜彤裝模作樣地說了幾句場面話,等氣氛烘托夠了,敏若才長長嘆了口氣,聲音萬分無奈、其實面無表情對靜彤道:“此事與你有什麽幹系?小人算計,誰都擋不住。且看芽芽有沒有事吧,那孩子福大命大,定會平平安安度過此劫的。”

說到最後,她話裏隱隱帶著泣音,內間正為芽芽處理傷勢的眾人不禁心中感慨萬分。

靜彤似是感動地輕輕應了一聲,而後帳內寂靜許久,敏若又帶著泣聲對瑞初道:“你和卓瑯肩上傷得都重,再去叫太醫仔細瞧瞧——”

瑞初輕輕點頭,然後帳子裏才有了一些交談的聲音。

芽芽身上最重的傷血止住了,但一碗救急的湯藥灌下去了,人的情況卻沒有好轉,反而更為奄奄一息——其實是瑞初趁亂塞入芽芽口中讓她含化的那顆藥開始起效了。

傷的是貴妃和安親王夫婦的命根子,加上七公主四個人在外面虎視眈眈,裏間的太醫、醫女們心裏著急,臉上的汗珠都能串做鏈子了。

然而芽芽的情況卻不是他們急就能有好轉的。

安兒被請進裏間交談,靜彤走到敏若身邊,用很低的聲音道:“無論皇上想不想瞞,在圍場中出現刺客,其中稍微有一點隱情都瞞不住。”

也就是說,無論康熙是不是打算粉飾太平,她都會以最快的速度將芽芽遇刺的內情傳出去。

此刻讓人知道芽芽是受了被她、弘恪牽連的無妄之災,事後要退婚才會更方便、對芽芽的聲名也不會有所損害。

她並不知道敏若後續還有什麽打算——敏若的習慣,與計劃相關的人,一般知道的都只是與她們有關的片段,安兒潔芳是芽芽的家長,屬於特例,她的事也從來不滿瑞初,但此次計劃,除了他們三個與蘭杜蘭芳之外,便在沒有知道全程了。

單憑遇刺這點,退婚其實有些勉強,靜彤知道敏若後續一定還有計劃,但沒有追根究底,只是打算在自己能做的範圍內,將尾結得盡善盡美。

敏若不著痕跡地點點頭,靜彤心裏更有底了。

說實話,見到芽芽身上的血那一瞬間,靜彤是有些恐慌的——她們今日親眼看著孩子們走入圍場,放她們入局,若是芽芽今日在圍場內有個萬一,她此生有愧安兒夫婦。

這不是誰操盤的問題,是道德底線的問題。

執掌準噶爾部多年,大權在握,生殺予奪說一不二,靜彤只能不斷地提高對自己的“道德水平”要求,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束縛住心裏那頭名為“欲望”的猛獸,讓她永遠牢牢記住,坐在那個位置,心中所思所念不能只有欲望,還要有子民。

時間長了,她整個人似乎都被分裂成兩半,一半是玩弄權術、謀算敵人局面眼都不眨的狠厲,一半是心懷慈悲垂望蒼生的聖人。

弄權時,她覺得自己是真不愧是愛新覺羅家的人,不愧是皇帝的女兒。她好像生來就懂得如何利用人心局面來掌控權力,但她又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她不能忘了,她首先是一個人。

無論是準噶爾部的汗王,還是大清的公主,她首先都是一個人,和天下百姓一樣的——人。

敏若用了許多年教她們何謂“仁和”,她不能活成一頭“野獸”,那樣如何對得起師長親友。

看出靜彤隱隱的內疚,敏若輕輕握了握她的手作為安撫,然後走入了裏間。

因為卓瑯與芽芽同行的緣故,刺客分為了兩撥,一撥去刺殺弘恪,一撥刺殺卓瑯與芽芽。

很顯然,卓瑯給必勒格造成的壓力遠超弘恪,必勒格對她的忌憚也超過對弘恪,所以自然是針對卓瑯與芽芽的人多,還有幾頭被引來的餓狼猛虎等猛獸。

弘恪與各家王府的許多表兄弟同行,身邊侍衛成群,不說各個精銳,但有人數壓制,與刺客一番血戰,戰況激烈卻並不慘烈——畢竟必勒格派出的真正的猛人都針對卓瑯而去了。

蒙古幾個被他說動了的大腦袋也不是十分冤大頭,不可能派出自家的精銳來參加刺殺,何況蒙古各部誰家不知誰家的底?派出在家的勇士來,未免也太招人眼、容易暴露了。

於是他們派出的多是渾水摸魚的小啰啰,必勒格遣來的那幾個主力和“收買”的羅刹國“匪徒”倒是有些戰鬥力,但畢竟人數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