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第2/4頁)

康熙竟下意識地在門口頓足,不忍打破這一刻的美好。

然而哪怕沒有太監傳稟,光是他上樓的聲響,便足以叫敏若注意到他了。

敏若放下茶碗徐徐起身,笑著道了個萬福禮,“皇上您怎麽來了?……皇貴妃睡下了?”

“她睡下了,朕有一樁事,想與你說。”康熙頓了一瞬,道。

敏若大致知道了是什麽事,於是交代剛剛向康熙行了禮的眾人,“你們繼續,過一會我叫烏希哈帶人送茶點來,可以休息一刻鐘。……你的香篆打好了,若是覺著可以,便等我回來瞧,若是覺著不好,便點了吧。稍後要讀《孟子》。”

眾人應下後蓁蓁又單獨乖巧地應了聲“是”,她眉目靈動眼波盈盈含笑,是比她額娘還要出挑的美人,小小年紀已經出落得十分精致,被太後縱得淘氣了些,在敏若面前卻不敢放肆,總是乖巧懂事的模樣。

敏若笑了笑,又囑咐了瑞初兩句。

她對這些孩子好像總是有無盡的耐心與細致,康熙的心莫名地也平靜了下來,站在門口,聽著她一一囑咐交代好,然後轉身走向他。

纖長挺拔的身姿,頭發只用一支雕琢茉莉花的和田白長簪松松挽在腦後,眼神微微向下落時帶著恰到好處的恭謹,但並不顯得卑微,反而滿是進退得宜的從容矜持。

眼中的溫和平靜不代表溫馴柔懦,象征的是自信與矜傲;舉止的得體不是恪守規矩,而是鎮定自若的從容。

康熙便怔怔看著她如此模樣,等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的唇角已在不知不覺間揚起。

他握住了敏若的手,拉她走出延英樓,二人來到隔壁正屋坐下,敏若親自給他斟了歇夏茶,康熙說起了皇貴妃希望結親之事。

敏若思忖著緩緩道:“此時皇貴妃原與我說過,茉雅奇是個好孩子,我自然沒有不樂意的。也好,阿靈阿的額娘已有些糊塗了,若再不……我怕她等不到知道有新婦的那一天了。”

康熙搖搖頭,“布爾和的意思是,要親眼看著茉雅奇成婚。婚儀從急,她希望茉雅奇從她身邊出嫁。”而不是從佟府出嫁。

敏若沒想到皇貴妃還有這一手,不禁頓了頓,康熙便道:“朕知道這有些倉促,但既然你那嫡額娘也時候不久了,不如快些將婚事辦了,事從權急,叫她也能看到新婦,安心閉眼。”

這種事能讓他言語軟和到這個程度,足可見他對皇貴妃的用心,也可見皇貴妃是給他下了多猛的一劑藥。

皇貴妃甚至不願讓妹妹從佟家出嫁,這個行為可以理解為她怕佟家從中作梗耽誤妹妹的終生,也可以理解為皇貴妃厭惡反感佟家,已不願妹妹再回到家中備嫁。

杜鵑向康熙告狀,不是在皇貴妃的示意下,但皇貴妃此時的舉動,正說明了她心中對佟家的芥蒂。

這一點康熙看得清清楚楚,也必然會在他心裏留下深刻的印象。

軟刀子磨人最疼,這是皇貴妃對佟家,最狠的報復,看似溫柔平淡,其實已讓佟家失去了最要緊的儀仗——聖心偏愛。

而這其中,皇貴妃想法的改變,破釜沉舟的決定,有多少是黛瀾發揮的作用呢?

敏若不得而知,但皇貴妃心甘情願地被綁在佟家的船上幾十年,臨終能瀟灑放肆一回,想來也是她所願。

皇貴妃身體已是衰敗得再無好轉的可能,她這樣明目張膽地與娘家作對,可以理解為,她破罐子破摔了。

什麽骨肉之情,什麽家族榮耀,都被她從心裏踢出去了。

臨走前能看開這個,而不是到死前都在汲汲為佟家謀劃,對皇貴妃而言,倒也算得上幸事一樁。

敏若思及此處,垂眸一笑,道:“您說的有理,我回頭叫府裏人來,商量商量。這婚事緊急倉促,但能全他們二人孝義,卻也算是一樁美事了。皇貴妃……”

她頓了頓,臉上笑容略減,輕聲道:“我叫烏希哈做了棗泥山藥糕和玉粉團,您過去的時候給她帶著吧。”

康熙握住她的手,凝視著她平和安靜又似是一潭略染秋風悲涼的靜水的眸子,良久方點了點頭。

“她說你日日去瞧她,怕過了病氣到你身上,叫朕勸勸你,不必日日都去。”康熙說著,話音微頓,又笑了,“但朕看得出來,她很歡喜你去。”

敏若也笑了,道:“那也勞煩您轉告皇貴妃,她若再口是心非,我可真不去了,點心也不許人做與她了!”

“好霸道!”康熙揚眉調侃一聲,眉間惆悵稍減,二人相視一笑,過了一會,他話音又輕了起來,“她在宮裏,真正交心的人不多,你常去陪陪她吧。”

敏若點了點頭,無聲地答應著。

他凝視著敏若的眉眼,二人都沒說話,正屋裏便寂靜許久。

敏若起身去添茶的時候,他才忽然道:“法喀很……孝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