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第3/4頁)

太後可以撫養五阿哥,宜妃出身平平,其父雖有官職在身,但其出身也只能算是體面,而稱不上顯赫。她所在的郭絡羅氏這一支,與弘毅公府這一宗的鈕祜祿氏更是毫無可比性,何況現任果毅公、敏若的親弟還是他要加以重用的。法喀如今已是領侍衛內大臣,皇帝近身侍衛由他統領,日後前程更是不可限量。康熙可以容許太後撫養五阿哥,但絕不會給科爾沁蒙古與鈕祜祿家結盟的機會。

敏若對此心知肚明,可惜太皇太後還不願睜眼看一看世界。

她如今要做的就是在康熙那把自己摘出來,要讓康熙知道,是太皇太後想要撫養安兒,但她無心攀附太皇太後、太後、蒙古最為顯赫的科爾沁部。

在康熙那的人設得時刻鞏固,固有印象立住了才方便養老。

說來,還得謝謝太皇太後她老人家遞來的梯子了。

日常生活裏的小事可以立人設,但要在康熙心裏鞏固她的人設,還是得逢到事上。

這不就是事麽。

蒙古科爾沁部畢竟顯赫,太皇太後在宮中也是聲威赫赫,有幾個嬪妃不願由太皇太後、太後撫養自己的兒子呢?康熙當年,可就是由太皇太後養在身前,親自撫養過一段時間的。

哪怕心裏舍不得,為了兒子的前程,還不得舍得嗎?

德妃新誕下公主,為了公主的未來,百般謀劃才將公主送到太後身邊,由太後撫養。雖然公主阿哥有所不同,但也足可見嬪妃們的想法。

敏若的不願意,最終會在康熙心中將她推向一直以來經營著的、對她有利的方向,加深康熙對她的人設印象,如重視親情、權欲淡泊。

這是很淺顯的人心算計,但敏若理順了之後還是沉默了一會——用腦子真累啊。

人活著,為什麽不能完全不動腦呢?

再看到康熙給她帶來的那一套書,她面無表情地想:這算什麽?官方鼓勵她學習?

敏若現在是報復性厭學心理,但對這套書,她還是有期待的。

能給康熙做侍講學士的,幾乎已經可以代表入朝文人中的最高水平了。雖然還是難免受如今君臣時代觀念影響,但其中的知識也有豐富的可取之處。

這大概算是當代《易經》教輔書的較高水平了,比起她自己讀著書瞎捉摸,有本可以供參考提取觀點的解義是好的。

可惜敏若現在處於階段性厭學狀態,喊了蘭芳過來將這套書收在書房裏,順便將她在康熙到來之前看的那本書也收過去了,然後仍將炕桌撤下,摟著兒子快樂地投奔了周公。

還是睡覺快樂,腦子誰願意動誰動去吧。這件事她能鋪墊的都鋪墊完了,就等太皇太後那邊出招了。

這叫以靜制動,絕對不是因為懶。

太皇太後在等待一個合適的、開口的時機,在敏若意料之中,她等待的事情在除夕這一天到來。

太皇太後開口前,敏若心裏其實就已有了預感。她安排人在太後那敲的邊鼓效果不錯,從太後近日對五阿哥的重視程度與兩宮隱隱的僵持來看,太皇太後必然是對太後開過口、太後也沒有同意。

在太後那碰的壁必然會使太皇太後的手段更加激進一些。在人前提起這件事,無論敏若還是太後,都沒有轉圜的余地,事情可成。

太後不會當面反駁太皇太後,敏若身為晚輩妃妾,老祖宗開了口,她也只有逆來順受的份。

只是這事成得會有些慘烈,太皇太後不怕敏若事後對她們心懷芥蒂,也是吃準了捏住孩子天長日久敏若一定會服軟。

撤下了那層體面的遮羞布,這宮裏算計的無非是利益人心。

可惜啊……還是佛經洗腦得不夠。

敏若垂著眸,目光微冷,姿態卻十分恭順。

從太皇太後開口的那一刻起,敏若賦閑多時的腦子就再次運轉了起來,在心裏分析太皇太後的心理、動機。太皇太後一邊說著,她的神情也隨之轉變,從溫和柔順到震驚、糾結、不舍、緊張……

步步推進,感情細膩,真得很值得一個小金人。

皇貴妃從太皇太後話音落地,先說十阿哥好、又說自己的寂寞開始就敏感地覺察出不對來,下意識地轉頭看向敏若,正瞧見敏若臉上的震驚與糾結,眉心微蹙,不免也被敏若感染了幾分緊張。

敏若的震驚不是作假的,今日之事唯一出乎她意料的就是太皇太後竟然說的是想要將十阿哥接到慈寧宮去,而不是如她所猜測的一般交給太後撫養?

這算什麽?是在這一場姑祖孫僵持之下,太皇太後松口了,選擇縱容太後然後自己親身上陣了嗎?

康熙看她的時候正看到那份驚訝,也注意到她隨後的糾結與坐立難安,心裏一直懸著的一塊終於塵埃落定,轉頭沒等敏若開口便先對太皇太後道:“老祖宗您怎麽忽然想起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