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旁觀

欽差南下是在神封十一年的八月, 尚是秋日才至,天氣和暖的時候。

過了一整個秋天和冬天,林棠林黛玉給林如海過完了五十歲的生日,又過了半個春天, 到了神封十二年春深, 京中各處冰消雪融,春意盎然, 刑部尚書吳莊和北靜郡王水溶才親自押送罪臣南安侯蕭少安並所有從犯及家眷進京受審。

原九門提督唐朔早在正月便被封新任安海大將軍, 南下上任去了。

安海軍十五萬的編制, 這些年吃空餉的竟足有七萬員, 罪人蕭少安等不但貪汙軍糧軍餉, 還欺壓軍民、威脅官員、謊報戰功、私交敵國,條條都是能抄家滅族的大罪,也給沿海防線留了無數個窟窿要填。

安海軍的情況比寧西軍要糟糕數倍, 皇上不求唐朔在一年內就將安海軍整頓一新, 能征戰別國, 只令他在三年內能補全安海軍建制, 恢復周全海防, 並爭取能在五年內, 將大周通往各國的海上商路嚴密保護起來,使倭寇和各處海盜不敢侵擾。

皇上給唐朔下任務的時候,林棠也在太極殿裏。

她知道,這是皇上在為新式紡織機抽絲機發揮效用,用絲綢布匹在別國賺來更多金銀鋪墊。

接任九門提督的也是林棠的熟人,正是兩年前春天和林棠一起去金泉府, 當時任京營指揮使, 去年回京後晉為京營總兵的趙珂。

自從受封伯爵, 身份又是皇後娘家親兄長的義女,林棠是格外留意不與無政事關聯的朝臣交往過密,怕令皇上忌憚。

但不代表她會放著現成的良將不用,在眼前的人情不結。

天下承平日久,武備松弛,皇上不缺文臣,只缺得用的武將,林棠知皇上讓趙珂和常子山隨行護衛她,必然也有讓京中將士趁機歷練之意。

正逢寧西軍大軍征西,趙珂常子山也都有上沙場報國立功的心,秦朱安也是皇後娘家的親戚,無意使自己功高震主,有意將功勞多分給趙珂常子山些,便和林棠兩人心有默契,順水推舟,給了他們很多機會。

他們也是有真本事的將領,膽大心細,西征兩個月余,都只有大勝,無有小敗,回京之後,趙珂晉為從二品京營總兵,只在九門提督之下,而常子山從禁衛調往平東軍,也是從二品總兵。

唐朔南下,趙珂上任,林棠數遍京中,光和她自己關系不淺的正三品以上高官重臣,便有戶部尚書林如海,大理寺卿謝雲正,工部一位尚書兩位侍郎,兵部兩位侍郎和五位正三品五城兵馬司指揮使,現在又多了一位和她有過上下級關系,共生死過的九門提督。

余下寧西軍中還有沈明照、秦朱安、賀全義、桂清等十數位將領和她也有或深或淺,但不能忽視的情分。一起上過戰場歷經過生死後,男女之分年齡之差不再是她和他們友情的阻礙。

謝、林、秦三家雖互相之間都無直接聯姻,關系卻比姻親還緊密,三家加起來又有多少世交同年親友,林棠大概算一算,就知道再公正嚴明寬和待下的帝王也不可能沒有任何警覺。

秦家是寧西大將軍,不能動,等太子大婚——這時代的觀念,成婚代表才一個男性正式“長大成人”,有了參與家庭事務的權利,放在皇家,便是皇帝大婚後才能親政,太子大婚後,才能名正言順的參與朝事,而不是旁聽學習——謝家和林家便需該外放的外放,該淡出的淡出,不能再這麽全都杵在皇上眼皮子底下了。

林如海雖有致仕給林棠讓路之心,但林棠堅決不許。他才五十一歲,對於三品以上大員來說,正是在朝中一展抱負的好年歲,此時退了太過可惜,也太過刻意。

謝家謝雲正和謝雲儒都有意在明歲外放。

自得中探花起,到現在二十多年,因十余年前至今正是皇上根基不穩,離不得人的時候,謝雲正只在京中各處調任升遷,竟從未外放歷練過。他現年四十五歲,是正三品大理寺卿,若想更進一步,為六部尚書或入閣,少則三年,長則十年的外放經歷是少不了的。

而謝雲儒從翰林院出身,在西北立功後轉正四品都察院僉都禦史,按慣例也該外放幾年了。

林棠也打算這兩年找機會辭去兵部尚書,再圖其它。

她倒不是全然為了免去皇上疑心,才想辭去好不容易得來的官,是她仔細思考過,兵部尚書這一職位雖說是位高權重不假,可也給了她很多限制。

既身為六部尚書,即便偶有出差,至多一年半載便要回京。出差自然還有皇命要辦,也不能任意行事。

在她和薛寶釵一同完成的幾份計劃書裏,紡織廠至少要開在江南和西北兩處,薛寶釵再能幹,也只有一個身子,她手上也沒有和薛寶釵一樣有能力又讓她放心的人才了,另外一處,只能她親自去開辦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