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2頁)

這時,後宮眾妃嬪這才後知後覺的想起,中秋家宴之後的第二日,啟祥宮的徐貴人就派人去了敬事房。

不用猜,肯定是徐貴人給遠在塞外的康熙寫信了,再聯想到今日顧問行一系列的動作,再算一算時間,眾妃嬪直接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說明什麽,說明徐貴人已經將事情的經過,寫信說給康熙知道了唄。

一想到這種可能,眾妃嬪心裏頓時驚恐溶月的傻大膽,連這種忌諱的事情,都敢跟康熙提起,也不怕康熙直接厭棄了她。

這妥妥是要破罐子破摔的節奏啊!

一時間,原本還打算搭救自己宮裏被送到慎刑司宮人的那些嬪妃們,自從有了這個猜測之後,別說搭救人了,現在趕緊撇清還來不及呢。

就怕因為此事,在康熙那裏,留下什麽不好的印象。

*

翊坤宮正殿。

宜妃接到消息之後,先是氣得摔了一殿的瓷器,發了好一通邪火。

她氣原本應該十拿九穩的事情,最後竟然功敗垂成,還以這種丟人的方式收場。

更氣顧問行如此大膽,連她翊坤宮的宮人都敢抓,而且還一抓就是兩個,簡直太不給她這個妃位面子了!

但生過氣之後,她又細思起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猜測到徐貴人可能已經將此事稟報了康熙知道,而她卻還不知曉,徐貴人到底在信中是如何詆毀她之後,整個人又開始害怕起來。

她心裏明白,要是沒有康熙授意,顧問行肯定不敢對翊坤宮的宮人下手。

畢竟看顧問行此次抓人,除了一些小妃嬪宮裏的宮人,就只抓了她一個高位妃嬪這邊的宮人,意思那是再明顯不過。

所以,從種種跡象表明,肯定是徐貴人說了什麽,才讓康熙如此大動幹戈,不給她這個為愛新覺羅家生了三個阿哥妃子臉面。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因為此事而失寵,驚慌失措下,宜妃就想寫信給康熙解釋,只是坐到書房的案幾前,提起筆之後,她卻又不知自己該如何跟康熙解釋。

這件事情,從頭到尾都是她想扳倒徐貴人而設計的,更不要說,她根本不知道徐貴人在給康熙的信裏,到底寫了些什麽,到底說了她多少壞話。

對,徐貴人肯定是在信裏說了她很多壞話,才會讓康熙不顧情面,如此對她的。

如此一想,宜妃終於知道該如何下筆了。

既然徐貴人在信裏跟康熙說她的壞話,她為什麽不能在信裏說徐貴人的壞話呢。畢竟比感情,她可比只侍寢了幾個月的徐貴人,可有優勢多了。

寫完給康熙的信,宜妃派管事李保送去敬事房顧問行那裏。

至於顧問行那會兒抓了她翊坤宮兩個宮人,扔進慎刑司之事,還有她剛剛生氣時,罵顧問行的那些難聽話,都直接被她選擇性的遺忘了。

現在這種情況,可不是意氣之爭的時候,挽回康熙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送走送信人之後,宜妃又開始沐浴更衣,梳妝打扮,等一切準備妥當,帶著身邊的兩大宮女彩棠和秋菊,趕往慈寧宮。

這件事情,既然已經惹得康熙動怒,那慈寧宮這邊,就不能開罪了太皇太後。

不僅不能開罪,還要好好的討這位老祖宗歡心。

只是宜妃想的挺好,去了慈寧宮之後,卻直接吃了一個閉門羹。

雖然慈寧宮老嬤嬤恭恭敬敬的跟她說,現在太皇太後身子不適,不見任何嬪妃,但宜妃還是能清晰的感覺到,這只是太皇太後不想見她的托詞。

至此,前有康熙讓顧問行抓了她的宮人,投去慎刑司,後有慈寧宮的太皇太後拒而不見,都讓宜妃深刻的體會到,什麽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什麽叫偷雞不成蝕把米。

這跟她當初預想的局面,根本不一樣!

不僅不一樣,而且恰好相反,徐貴人不僅沒有被她設計的失寵,倒是她自己,卻已經先讓康熙和太皇太後生她的氣了。

宜妃臉色難看的從慈寧宮出來,最後咬了咬牙,直奔皇太後所住的寧壽宮。

皇太後一直撫養著宜妃的五阿哥,對宜妃自然不會像太皇太後一樣稱病不見。

但皇太後不管後宮諸事日久,就算宜妃見了皇太後之後,也不敢將事情說與她知曉。

更不要說,對於董鄂妃,不僅太皇太後不願提起,就是皇太後自己,也是很不願意聽到董鄂妃之名。

畢竟當年因為董鄂妃,先帝順治爺可是差點廢了她的皇後之位,那段黑暗屈辱的後宮生活,也一直是她的禁忌。

宜妃在寧壽宮中,陪著皇太後說了一會兒五阿哥的趣事,也只能告辭離去。

對於宜妃前來寧壽宮的目的,皇太後其實多少知道一些,畢竟顧問行抓人的動靜不小,她想不知道都難。

但這是皇帝的意思,她不想插手,也只能在宜妃跟前裝作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