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第2/2頁)

他來的稍早,觀眾還沒被放入場。

沈擒舟、淩放的姥姥姥爺、還有韓墨京,稍後就會從這條步行環橋的進入,步行入口和“雪如意”跳台的觀眾區距離約一公裏。

淩放抓緊時間在車上發微信給沈擒舟:“姥姥姥爺要是覺得累可以用電瓶車,60周歲以上拿身份證,和工作人員說就行了。”

隨後收到一條語音,是姥爺中氣十足的回復:“可不用!你媽媽查了就幾百米,我和你姥姥溜達著舒服!”然後又一條是姥姥:“小放啊,別記掛我們,你好好比賽,好好發揮。”

車子已抵達內部停車場,淩放回了一個“好”,收起了手機。

熱身和等待時,淩放面色平常,葉飛流也只是多叮囑了兩句,第一跳他看著選風,有可能讓淩放多等一陣,另一個就是注意一下著陸面特點——“雪如意”的著陸場沒有做反坡,這樣占地和維護面積擴大了,但是有利於以後的場地利用,直接就是一個獨立體育場。這對於運動員的影響不大,而且是正向的影響。

順向的坡度本就是減緩落地沖擊力的,如果飛出距離太長,飛過了坡度,落在0度水平區域時,膝蓋受力較大,反坡更甚。雖然不大可能有飚到停止線前的情況,但總要為極端情況做個準備。

本場比賽正式開始後的第20分鐘,工作人員通知中國隊,準備去熱身區。纜車在滑道側方,裁判台和熱身區分別有兩站,隨後運動員乘電梯登高,教練步行去教練台。

這是本屆冬奧首個跳雪項目決賽日,天氣晴好,雪山也嫵媚。

“雪如意”就在淩放腳下。這座玉雪妝成的跳台,自然條件相當好,它借山勢坐西向東,南北兩側有著天然的淺淺山谷,白天比賽,側向風的氣流條件相對穩定。

賽前有記者提問,他跳過許多跳台,最喜歡哪一座?淩放想都不想直接回復,當然是“雪如意”。他和它已經很熟識了。

這支獨一無二的雪如意頂端,那極具特色的大朵“祥雲”環形出發區,就在淩放身後。奧林匹克轉播團隊、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團隊,就守候其中。北京冬奧的跳雪賽事,還是他們頭回能夠實時從正後方追拍運動員松手、出發、騰空的全過程,不用借助無人機,拍起來自由度高很多,記者們也都挺興奮。

央視團隊直播間也就設置在現場,解說還是國內跳雪迷已經熟稔的前運動員蘇靖和他常搭档的女主持人。

隨著冬奧鄰近,冰雪運動熱起來,蘇靖最熟悉跳雪,但是以他的閱歷,解說一些滑雪、極限滑板等賽事也還是夠用。他已經辭去了原本的主職,專做賽事解說。用蘇靖某次調侃自己的話說:“只要淩放還在,我這碗飯就吃得下去……”

“……好的我們看到,咱們的運動員淩放出場了!”淩放站上跳台的實時鏡頭切過來,蘇靖很振奮地開始解說,“淩放目前在標準台的FIS積分世界排名第二位,近兩年發揮非常穩定,在去年夏天積分超越了芬蘭選手克裏斯多夫。目前在標準台排名僅次於一會兒將出場的哈薩克選手阿伊蘇。平昌冬奧中,淩放拿到的中國跳雪第一塊金牌也是在這個項目。”

女主持人接過話題:“說到這裏,‘雪如意’的標準台落差和滑道區域傾斜度與平昌跳台數據比較接近,讓我們期待他今天也取得好成績!”

穿著連身服的年輕運動員,帶著中國隊的冷白+正紅色頭盔、茶色目鏡,露出兩頰和下巴一點皮膚,白皙得像薄壁的瓷器,在晴朗日光直射下接近透明。

透過深色目鏡,高清鏡頭裏能拍攝到淩放的眼神格外清冷,看上去似乎不帶任何情緒。

他靜靜地俯瞰著高台下的這片蒼茫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