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定鑒

喬師教、明老二人再是看了一會玉靈芝後,便收起了感嘆,開始逐個鑒定擺在秘庫之內古代器物。

做這等事非但需要有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最重要的,還要有過人的人品。

喬師教和明老幾乎就是靠為銀署定鑒器物吃飯的,並且還簽訂了約書,出了什麽問題,銀署是要找他們問責的。

張禦進來時,卻沒有簽訂任何約書,也沒人來要求他要做什麽,不為其它,就是因為他是夏士。

站在銀署的角度上看,夏士這個身份若能單獨拿出來談論價值,那秘庫裏所有東西的加起來比不過,所以就算喬師教和明老兩個人出問題,張禦也是不會有問題的。

隨著一件件器物鑒定下來,時間也是在慢慢流逝。

大部分時候,都是喬師教和明老兩人在忙活。

張禦只在一旁看著,沒有開口說話。不過他雖然站在那裏不動,可不論是汪從事,還是喬、明二人都是覺得理所當然。

在他們看來,張禦身為夏士,古代博物學家,同時還是一名道法高深的玄修,比較容易的事自然無需來勞動他。除非遇到一些為難,無法確定的東西,這才會來拿給他定鑒。

喬、明二人也的確是有幾分本事的,不但能迅速分辨出器物的來歷,還能準確估出一個大致的價位,兩人一個說,一個記錄,時而輪替一下,動作迅速且又準確,相互配合的也很不錯。

不過這個良好的氛圍卻在鑒定一個遷廬馬木雕的時候被打破了。

明老認為,這東西就是後人拿前人的木雕重新雕琢改過的,原來的那個或許值幾個錢,現在也沒什麽價值了。

而喬師教卻不同意,他認為這就是一件古物,上面許多痕跡只是技藝不成熟,工具也落後的緣故,這恰好真實的反應原始的粗獷,還是非常有收藏價值的。

兩人各有各的道理,因此爭執不下,最後只能請張禦出面判別。

張禦剛才就注意到了這尊木雕,他沒有拿過那東西,只是憑著超人一等感管就從各個細節上還原出了真相。

他道:“兩位判斷的都是對的,這東西最早雕琢的時候,原主人使的石器,作品至少在兩千年前就完成了,雖然原主人雕琢的很認真,但是原本的成品很粗糙,可以說是不值一提。

後人在舊有基礎上,用金屬刀具簡單磨削去了幾分,這不但保留了原來的粗獷面貌,還使得木雕充滿了靈氣,可以說是化腐朽為神奇,後來這位雕刻手,稱得上是一位大師,這是非常值得收藏的一件東西。”

在說出判斷的時候,他還特地拿過筆來,畫出了原來那個木雕的大致形狀,並還在木雕上指出了那幾處被改動的位置。

喬、明兩人在看過之後,不由恍然,同時對他也是大為信服。

汪從事也是點頭不已,心裏則暗自得意。

請張禦來此定鑒就是他的主意,現在看來這是無比正確的做法。

並且他還想過了,若是張禦同意,那麽到時候他要將後者的那副圖畫一起拿出來布拍,這樣價錢肯定還能再高擡上去幾分。

經過這麽一事,在接下來的定鑒中,每當遇到難題,喬、明二人就會過來請教,張禦總能給出了準確的建議和判斷,這令二人更為佩服。

不過一個夏時,三人就將所有東西都是順利鑒定結束,汪從事心情大好,便請他們到上面的茶室內飲茶。

明老在軟椅上坐了下來,撫須道:“這月的器物好似多了許多,差不多有百來件了吧?雖說方才過年,可往常也才三四十件啊。”

喬師教也是道:“是啊,明老不說,我還不覺的。”

汪從事笑道:“這不奇怪,近來大批貨物和軍事補給往北方運送,有風聲說北方又要打仗了,所以有不少商人低價賣了這些東西。”

喬師教奇怪道:“有這樣的風聲傳出來,那布拍上還有人買麽?”

汪從事悠閑的喝了口茶,道:“有啊,為什麽沒有?總有人會買的。”他放下了茶杯,笑了笑,“只要都護府還在,那又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喬師教這時似想到什麽,把茶杯重重一放,哼了一聲,道:“今天我觀報紙,見幕公姚弘義寫了一篇文章,又在那裏說那些立國之論了。”

明老道:“姚弘義此人不總是這一套麽,不理他就是了。”

喬師教道:“我氣的就是這個,偏偏就有人信他這一套,換了我是署公,早把此人一腳踢出去了,還輪得到他在那裏妖言惑眾?”

明老搖頭道:“喬師教,我豈是我輩能摻和的?不非不議,不功不過,方是明哲保身之道啊。”

喬師教轉頭看向汪從事,道:“汪從事,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