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第一更)

案子雖然當堂判決下來, 後續還有很多執行方面的問題,沈慶雲幹脆的派衙差和王氏一起去李家將小兒子帶走。

李四自然不甘心,但是在衙差的面前, 正如他將王氏典給張家一樣,王氏無力反抗,這會兒,衙差要帶走王氏,帶走他的小兒子, 他同樣無力反抗。

“鬧什麽,去給知州大人做工,是多少州城的人都求不來的好事情,你這兒子去到作坊也有人照顧, 還有錢賺, 要不是知州大人不收,我媳婦都想去。”

呂衙差嘟囔道,李家的族長顫顫巍巍走過來打聽消息, “這要小四他媳婦去做什麽事情啊,還要帶走小的。”

呂衙差見整個場面鬧哄哄的, 圍繞的百姓都很驚恐害怕,

想起這知州大人上台之後拿下的衙差, 平時對百姓的態度, 就連代理知縣平時也是三令五申要屬下對百姓要包容, 就勉強扯出笑容解釋了一下。

“知州大人打算建幾個布坊, 叫做什麽制衣廠, 還有食品廠,茶葉廠,這事情我們衙門都傳開了, 不只是在州城建,我們寧德縣也要建,王氏去做活,大人不會虧待她的。”

“那,那也不能把兒子帶去啊,做短工也好,做長工也罷,都沒有帶著孩子去的,這帶著去也不好幹活啊!”

李族長見兩個衙差態度和善,不像之前兇惡,就想說情。

“這是衙門的事情,大人說了,以後禁止溺女嬰、禁止典妻、更不能賣妻子兒女,這都是犯法的,一旦被抓到,都要抓去修路,媳婦直接和離。”

“你們不要不當一回事兒,衙門打算把從衙門到寧州城的修路提上日程,他們寧德縣的修下來,我們也要修上去,大人仁慈,不加征徭役,這就要拉犯人去修,等一開始,大牢的都要拉去的。”

但凡衙門征徭役這樣的事情,就是百姓最怕的,如今雖然不征收徭役,但是要把人拉去修路消息一出,還是讓李家的眾人都害怕起來。

見嚇住了人,呂衙差接著說道:“大人是一個好官,他上任以來,大家的日子都好過了很多,不說其他的,就單單說大人把什麽過船費,修衙費,殺豬費,捕魚費這些雜稅都取消這點,大家今年都過了一個好年。”

“是啊,大人是好官,是小四家做錯了,小四,就讓你媳婦去吧,就當是典出去,沒有回來罷了。”

李四抱著頭蹲到地上,王氏抱著小兒子,轉身跟著兩個衙差就走了。

兩個大的哭著要追出去,李家族人都拉著人,“你娘是去寧州做長工的,等你們這長大了去看她。”

李家族長也跟著勸道:“小四,你這媳婦長得老實巴交的,這跟著知州大人的人都是有權有勢的,人家也看不上你媳婦,你媳婦帶著小的去,就是做長工掙錢。”

“真的,我媳婦不會嫁人去了。”

“真的,不會。”

李族長答應,他心裏還沒有說出來的話是做知州大人家的奴婢長工,比在李家種地幹活好多了,只怕這王氏回不來了。

這些想法,謝繼寧自然是不知道的,沈慶雲正在準備縣試,謝繼寧暫時放下這些事情,去看幾個鹽場。

“大人,這些地方姚將軍將人救命出來之後就荒廢了,再沒人去。”

船上,呂捕快站在甲板上,和謝繼寧講述幾個鹽場的情況,雖然不懂謝繼寧為什麽要去幾個地方,但是在衙門當差,就要學會一點,大人物做事情自然有他的道理,他作為下屬聽就是了。

對於鹽場,謝繼寧心裏早就有打算,修橋鋪路,水利工程,建學校,建廠,這些都要錢,緊憑抄家的那點錢,頂多能堅持個一年半載,這還只是試探著修的情況。

要是大規模的開動,只怕要不了半年,錢就沒有了,到時候,再多的設想也不過是空想,謝繼寧不願意增加稅賦,將這些壓力壓在百姓的身上,只能另外想辦法。

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山就是茶葉,藥材,果幹,等等這些林下經濟,雖然寧州的木材交易占大頭,但是謝繼寧心裏已經想好,之後要限制大宗木材交易,過度砍伐,對環境損害太大。

靠水,暫時不能發展海運,不能開海禁,就只能想到鹽了。

寧州靠海,產鹽,有專門的鹽戶,只是這個時代的鹽生產方式落後,產量低,規模受到限制,同時落後的煮鹽的方法還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

泥石流就是其中的一方面,謝繼寧知道有比現行的煮鹽更先進的方法,就是曬鹽,但是曬鹽具體怎麽曬,不在他的認知。

船行使了半個時辰左右,就到了吳家屯後山的鹽場,半年過去,除開港口還有中間的圍樓還在,損壞較少,曾經那些給鹽戶住的棚子都已經倒塌了,縫隙種植長出了些雜草。

在這場地裏面,因為曾經煮過鹽的原因,比雜草更多的是光禿禿的地面,倒是曾經被砍光的後山,看起來綠郁蔥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