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第二更)

因此, 在儀式完成之後,謝繼寧就著祭祀的牲酒,和大家一起吃飯, 然後自我介紹。

謝繼寧是來了寧州之後,才發現自己這個六元及第很好用,大家都知道狀元的厲害,那些百姓更是對六元及第有迷信的感覺。

謝繼寧的六元及第的消息傳出去之後,很多的百姓都想著謝繼寧的文曲星下凡, 來拯救大家的,尤其是在謝繼寧辦了張家之後。

每天都來後院修院子的工匠百姓,見到謝繼寧就想下跪,春雨還發現有人偷謝繼寧吃飯喝水的碗和杯子, 打算拿回去供起來。

所以謝繼寧自我介紹的開頭就是自己是六元及第, 新科狀元,曾經是翰林院侍讀,給太子殿下講過學, 深受萬歲爺的器重等等這些自我吹捧的話。

之後講述自己對寧州的計劃,之後是就細細的問起來關於了寧州的下面各縣的民風名俗。

還有讀書人對於寧州的看法, 畢竟讀書人對於相對而言,已經算是比較有見識的群體。

這些事情對於謝繼寧來說都是駕輕就熟的, 這些交流在遊學的那些日子, 都有過。

采訪, 田野調查, 這些才是謝繼寧最熟的東西, 一個好的采訪者,是能問出恰到好處的問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馬同知趙通判以及他們的黨羽見謝繼寧一下子就和下面的人相談甚歡, 輕輕松松的問出很多東西,都如臨大敵。

謝繼寧雷厲風行的處理張家,就讓大家膽戰心驚了,如今又和下面的這些人相談甚歡,幾人忍不住對視,使眼色。

寧州少數民族眾多,山民眾多,謝繼寧努力的記載著不同地方的不同習俗,風土人情。

“本官知道,今日,大家都沒有準備,等本官交接完成之後,會到下面各縣走訪。”

“希望到時候,鄉長裏正坊長將自己所管轄的地方的山川河流,寺觀田土、溝渠陂塘、橋道鋪舍、公廨壇社、大小村坊、市鎮都畫成一圖。(1)要仔細周到。”

“至於山民,本官到時候親自去了解,爭取各族加大對外交往,走出山林。”

“寧德、福安兩地的知縣回去之後責令下面各縣裏長做這件事,本官正好借用這件事,確定一下,下面這些鄉裏的人是不是有真才實學。”

“同時各處居住百姓的多少,姓氏,交通道路,都要好好的記錄,需要的橋梁,需要的道路,以及本地是否有土匪,是不是有大族欺壓,是不是有惡霸等大事小事都要記錄,到時候,知州府會處理這些問題。”

“是,大人。”

謝繼寧打算等將知州府的事情處理好之後就到下面走一圈,對下面有一個詳細的了解。

同時也給那些百姓一個告狀的機會,畢竟今天來的這些鄉裏長就有可能是欺壓百姓的人。

祭祀之後,謝繼寧接受了寧州上下大小官員的拜見,正式的認識了寧州的大小官吏。

寧州管著三縣,福鼎縣,縣令乃是褚令青;

福鼎縣在中間,面朝京城的方向,西邊是福安縣,縣令叫著蔣子杭,江西籍三甲進士出生,年紀三十多;

東邊上是寧德縣,縣令名叫韓自厚,舉人出身,韓自厚的年紀相比起來已經很大了,四十多,快五十。

州府衙門裏面,上面最大的就是知州謝繼寧,正五品,管理寧州的大小事物,除卻軍隊衛所不能全權管理,其他的都是謝繼寧的管轄範圍。

下面的官員就是知州的副官,一個是同知,馬永生,從六品,主要協助管理戶口、糧務、屯田、水利方面;

一個是通判,趙宏中,七品官,主要協助管理訴訟抓捕、兵民、錢谷、賦役等事物,還有監督州官的責任。

再下面的就是陳主簿,八品官,同樣協助知州處理這些政事。

從某方面來說,同知,通判,主簿的責任有重疊的地方,這也是陳主簿希望同知和通判倒下的原因,他有機會升任這兩個職位。

還有的就是沈典史,典史下面管理著很多的小吏,叫吏典,有吏、戶、禮、兵、刑、工六房,俗稱“六房書吏”。(2)

這些小吏才是衙門主要做事的人,流水的府州縣長官,鐵打的吏。

寧州的這些小吏的管理很混亂,謝繼寧發現了很多的問題,有大部分手裏都有不少的案子,貪汙,勒索百姓,冤案,巧立名目收稅等等。

和馬同知趙通判沆瀣一氣,同流合汙。

但是這些小吏關乎州衙門的運行,在沒有合適的替換人員的時候,謝繼寧沒辦法換,只能記下打算之後慢慢處理。

之後就是衛典獄,負責的就是監察獄囚,審案子等方面。

還有王捕頭,王捕頭掌管做知州衙門裏面最多的人員,差役,知州府一共有幾百人的差役,還有幾百的不在編制的白役。

這些差役有不同的職責,一部分是站在衙門的各地方站崗,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