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一更)

家裏的忙碌謝繼寧沒有時間惦記, 自從永安帝下旨讓謝繼寧講學之後,謝繼寧就進入了非常忙碌的階段。

翰林院大學士孔文英叮囑謝繼寧可以暫時以太子講學為要,還經常會詢問謝繼寧關於講學的內容的準備, 顯然對於謝繼寧給太子講學非常重視。

但是謝繼寧自己卻沒有將全部的精力放在講學,一是因為給太子講學的人很多,謝繼寧暫時還排不上號,每十天兩節課,沒有辦法講太多東西, 所以謝繼寧精心準備也花費不了多長時間。

二是謝繼寧深感自己的不足,加大了學習的力度。

能進翰林院的都不是泛泛之輩,翰林院因為其乃是皇上的顧問團,輔政團的原因, 對錄取的人才比較嚴格, 主要兩個來源。

一是像謝繼寧這樣的一甲直接進,狀元從六品編撰,榜眼探花七品編修。

第二個來源是翰林院根據需要放出一定的名額, 然後二甲還有三甲的人再次參加翰林院的單位考試,即考庶吉士, 考上了,能成為翰林院的庶吉士, 熬過兩三年, 才成為翰林院的正式編制。

翰林院的這種錄取方式就證明了翰林院的人的不一般, 謝繼寧三人慢慢的融入翰林院才發現, 翰林院裏面臥虎藏龍, 前幾屆的狀元榜眼探花除開個別的幾個,其他的都在翰林院。

這些人都很不一般,本就讀書厲害, 如又在翰林院深造多年,更是將知識典籍讀熟,讀透了。

三個驕傲的小孔雀新進士麽沒有被部門的冷板凳嚇到,謝繼寧打破局面之後,下馬威直接沒有用處,被放棄。

卻是被前輩們用淵博的知識壓得一點狂傲都不敢有,都謙虛極了,只能一起學習。

“繼寧你之前《水利考》你看完了嗎?看得怎麽樣了。”

謝繼寧一邊將一個排骨喂進嘴裏,咽下之後回答道:“看完了,藏書閣應該還有同類型的,我要去再找找,這本上面雖然實用的,但是也有很多問題。”

“嗯嗯,我看了一本《河工考》,倒是很不錯,咱們換著看,然後再一起探討一下。”

“食不言寢不語,維方,你也和繼寧學壞了。”

王弘緒見兩人吃飯的時候都一直在說,早就想阻止了,但是自小的養成的習慣讓他在吃東西的時候都不好意思開口。

這會碗剛剛放下,就趕緊開口說了。

謝繼寧和姚擡頭對視一眼,趕緊埋頭快速的吃飯。

三個人乃是同年,關系既緊密又脆弱,一開始他們是競爭對手,謝繼寧小小年紀就博得頭籌,姚維方和王弘緒自然是不服氣,心情復雜。

但是又因為是同年,天然就屬於同盟,所以王弘緒心裏對謝繼寧感官復雜,但是仍然選擇和謝繼寧玩,和幾個名次靠前的一起玩。

在三人同時進入翰林院之後,就迎來了下馬威,要是被一直有下馬威,時間長了,每個人就會被不同的人拉攏,找到不同的前輩投靠,誰沒有辦法特立獨行,獨善其身的。

誰知道謝繼寧異軍突起,一下子就成為了皇帝面前的紅人,不僅經常被皇帝宣召,還有了一個固定的差事,給太子講學。

自然而然,一甲的三人就以謝繼寧為首,抱團了。

三人震驚於前輩淵博的知識,只能悄悄努力,不放過任何時間,奮力學習,努力追趕。

這幾□□堂上一直在討論關於水利的事情,三人還沒有資格上朝,要三個月學習適應,正式定下之後,才能上朝。

雖然不能上朝,但是三人還同樣關注此事,所以也都趕緊查詢相關的書籍,想到對此了解一二。

謝繼寧更加迫切的需要了解,因為按照太子的好奇心,他一定會問到這件事。

果然,第二天在給太子宋錦炎上課的時候,太子就問起來了這件事。

“謝編撰,最近朝堂上的大人們在煩惱黃河之事,謝編撰你了解情況嗎?”

太子早早的就開始觀政,但是大多數時候,就是觀看,旁聽。

雖然有詹事府的官員是屬於太子的勢力,但是在主君強大的時候,詹事府的官員一類是教導太子讀書的三師之類的,他們大多遵循禮數,嚴格教導,不會和太子討論太多的政事,多是要太子多加學習如何做一個仁德之君,

另外一類都是些小官員,大多數都不是很強大,只是能記錄太子的生活,替太子打理日常。

謝繼寧則是完全不一樣,謝繼寧年輕,思維開闊,尊重太子,更加難得的是謝繼寧是六元及第,有真才實學,還見多識廣,博聞強識。

“回太子殿下的話,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在治理河水上花費很大的代價,大盛立朝不過到百年,在治理河道上面每年都會撥款,因為黃河兩岸沿線牽扯上千萬的人的生命和日常生產生活。”

“河水的問題從大方向來說,都是決堤,洪澇災害等方面,但是具體的時代還是有不同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