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第一更)

謝繼寧和應文回到觀一書院的時候受到了大家的一致歡迎, 畢竟這些同窗除開張仁學,因為家裏祖父四處為官的原因,去過不少地方, 其他人都只是趕考的時候出遠門。

而且那種遠門還是和謝繼寧應文這樣的遊學千差萬別,張仁學都不顧謝繼寧一向不喜歡和人接觸的習慣,整個人壓在謝繼寧的身上。

“繼寧,說好的咱們是好朋友,結果你出門都不約上我。”

“我們也是突然的決定, 再說,你要考試,你祖父還有你爹爹會讓你跟著我們出門這麽就久嗎?”

“也是,我爹娘不會讓我出門這麽久, 而且現在外面世道亂, 每次我去我祖父那裏都要跟著大商隊一起,不對,繼寧, 你不要轉移話題,我能不能去是一回事, 你沒有告訴我們大家是另外一件事兒。”

張仁學這句話提醒大家了,孫程明, 王青雲, 張友方等等小夥伴都纏著兩人:“你們出門遊學都不和我們說, 自己就直接出發了, 還是夫子說了我們才知道。”

謝繼寧連忙討饒:“都是我的錯, 我給大家帶了禮物,都帶了。”

“禮物在哪裏,趕緊交出來, 我看看我們滿意不滿意,不滿意今天是不會罷休的。”

“青木,你們將東西拿進來。”

謝繼寧給大家帶來的禮物是江南還有京城的時文還有一些科舉用書,這個放在謝繼寧的前世,會是學生最討厭的禮物,放在現在,就是謝繼寧對大家的一片赤誠真心了。

大家如饑似渴的看著這些文章,觀一書院的科舉資料在整個中省來說已經足夠多的了,但是江南的和京城的,還是給了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

應文的準備的則是沿途買到的各地的特產,有好看獨特的石頭,有大家雕琢的印章,還有上好的筆墨紙硯。

上好的墨和硯台對文人來說,太有吸引力了,大家也顧不得歪纏著謝繼寧了,都當即鋪紙磨墨,就開始寫字。

“果然好墨,好筆,好紙好硯台。”

眾人大贊,這些都是在揚州買的,揚州本來就文風鼎盛,讀書人多,加上有錢的人多,所以很多技藝高超的匠人都往揚州去。

上好獨特的材料,加上工藝精湛的匠人,揚州的這些東西都是頂尖的,應文雖然不至於買頂尖的那些拿來送給大家,但是中等的就足夠大家贊嘆,畢竟這些東西,在懷安縣,在濟州都少見。

謝繼寧看到大家都被轉移了話題,和應文對視一眼,這才松了一口氣,然後整理自己被揉亂的頭發還有衣服。

不只是同窗,就連夫子們都對幾人出去遊學的事情很感興趣,畢竟像這樣的遊學,夫子們也沒有專門的遊過,而且謝繼寧他們走過不少的地方。

謝繼寧又和大家分享了出門的很多趣事,隨著時間過去,大家的好奇才慢慢的消散。

然後大家驚恐的發現,缺課一年,兩人的的學識竟然沒有落後。

“繼寧這文章做得好,關心民生,內容詳實。”

李夫子一邊看著文章,一邊誇獎,這樣的場景是課堂的常態,最近還加上了一個應文。

大家都以為他們兩個是出去玩,學業一定會受到影響,沒想到兩人竟然悄悄努力。

大家都讀得出來,正如夫子們誇獎的一樣,兩人的文章多了些東西,那是和大家在書齋裏面窮究細挖所挖不到的東西,那就是文章的靈魂。

大家寫文都喜歡引經據典,研究先賢的思想,以對先賢的典籍熟習為傲,文章裏面關於自己的思想很少,但是謝繼寧的文章從來都不一樣,這次出門回來之後這種不一樣更加明顯。

換句話來說,就是謝繼寧的文章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自己的觀點了,並且應文的文章也有了這種趨勢。

周夫子都忍不住更劉方傑等人談論起這件事:“看著繼寧還有應文兩人,我都想讓咱們書院的其他學子也出去走走,去遊學。”

劉方傑笑著說道:“其實咱們書院下去田野調查的人也有的人有進步,他們會更能體恤孤弱,知道民生不易,也有的人還是沒有想法,只是渾渾噩噩,隨波逐流,更有甚者,因為吃苦,對名利的追求更甚。”

“的確,像是繼寧應文這樣自律的人還是很少,出門在外,不說遇到的艱難險阻,就是那些繁花似錦的江南都滿是誘惑,他們兩個年輕人,還能堅持讀書,老夫自愧不如啊!”

“李兄繆贊了,他們讀書可比咱們當時容易多了,我們那些年,出門還到處有土匪呢,求學也不容易,沒有名師,沒有書籍,生活上的事情還需要自己處理。”

一說起這個話題來,大家都來了興致,紛紛回憶起來自己幼年受過的那些苦楚,簡直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我讀書的時候,我們那裏沒有讀書人,一開始只是跟著長輩勉強讀書識字,後來家裏見我尚有些天分,就將我送到了幾十裏外的一個先生家讀書,從我家到夫子家的路上,要經過一個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