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一更

謝族長謝象賢聽說劉方傑來了, 連忙叫小輩拿自己的拐杖來,匆匆忙忙的就往謝繼寧家宅基地趕,族裏的其他長輩也是同樣的動作。

大家匆匆忙忙的在路上遇到了劉方傑一行人, 連忙行禮,打招呼,

“劉大人,您遠道而來,我們家倍感榮幸, 簡直蓬蓽生輝。”謝族長暗暗的準備了,一下子兩個成語說出來,只覺得自己也文化了。

劉方傑簡單的招呼,將自己當著謝如方的同輩, 對著一眾謝家人口稱伯父謝兄之類, 只聽得謝家人飄飄然。

一通寒暄之後,大家擁簇著劉方傑往宅基地方向走去。

一行人慢慢的往宅基地走,只見謝家的宅子後面是林地, 旁邊就是大片大片的平地,一看就已經種下了莊稼了。

謝老三驕傲的指著那一片平地說道:“劉山長, 你看,這一片地, 以前都是荒地, 地外面靠河的地方被整理出來種田了, 靠近林地的這一片都是荒的。”

“之前, 寧哥兒想出來的法子, 周圍的人都來學,一開始,讓幫忙三天, 後面兩天,再後面一天,人來人往,將這一片地,都開了出來。”

劉方傑明白,由於戰亂,許多土地荒蕪,人口銳減,平原地區還好,人多地肥,幾乎沒有荒蕪的。

懷安縣這種山地多的地方,窮山惡水的,荒蕪的地多得是,朝廷是鼓勵開荒的,但是實際情況是,開荒是農民走頭無路之下的選擇。

一是在沒有其他力量的情況下,開荒難,二是開出來的荒地是非常瘦的,種子撒下去,收的沒有種的多。

開荒開了之後要養地,意味著開出來的很久之後都是沒有收成的,大家目前生活就艱難,遠水解不了近渴,所以開荒的人少。

謝繼寧的積肥方法看著簡單,只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卻可以給附近的農民增加了很多的肥料,進而增加收成,收成多了,日子就慢慢過起來了。

大家願意給謝繼寧家幫工三天換一個積肥的方法很正常,但是見到這一大片地,劉方傑還是忍不住贊嘆。

“寧哥兒,你對此地有功啊!”誇完了徒弟,又對謝老三說道:“謝三伯,你家為人仗義,願意將這個方法教出去。”

謝老三連忙道:“知縣大人給了獎勵的,”

“應該的,我看地裏已經種東西了,種的什麽。”

“寧哥兒說這大豆是肥地的,就多種了豆子,撒了不少苕子做肥養地。其他的玉米菜等等都有種。”

“下了重肥,但是這地還是要養。”謝老三明白,這荒地的初年收成都不怎麽樣。

其實謝老三還擔心這豆子種多了,就算收成少,但是量多,價格不上去,就白費力氣了,豆子不是主要的糧食,不上價。

但是轉念一想,家裏有牛,人費的力氣其實沒有那麽多,怎麽算也是劃算的。

“豆子、苕子養地,這也是一個方法。”劉方傑點頭道。

謝老三接著說道:“還撒了不少菜種菜種,我搭了棚子,養了不少雞,羊還有豬。”

謝繼寧則是驚訝於自己家裏人的行動力,之前謝老三說吃了師父家送來的羊,就答應說要養。

謝繼寧雖然知道養殖業好,但是對養殖業涉及到的防病問題還有之後的銷售問題都頗為擔心。

將這些顧慮和家裏人說了之後,謝老三也是憂心忡忡,但是還是詳細問謝繼寧一些防病的技巧,還有後續銷售的方向。

謝繼寧撿了些自己當時走訪,還有資料看到的都簡單的說了一下,至於銷售,一是可以和王家合作,二是可以和師娘娘家李家貨棧合作。

當時謝繼寧說得空泛,主要是考慮自己不在,家裏應該要先忙著春耕,還有建房子,不會這麽快行動,沒想到,家裏做事情忽然就很有效率了。

謝家人之所以敢想敢幹,還是錢給的底氣,之前掙下來的錢,家裏本來打算買一塊好的地,但是一拖再拖,也沒有買。

加上送小的去讀書了,所以幹脆想掙點錢,就算這些牲口出問題了,家裏還有這麽多錢,無論如何都有退路。

劉方傑對這個方法大贊:“這積肥也是需要農家肥著做底肥的,養這些牲口,肥料就不用擔心了,地的收成就好,如此日子就越過越好。”

“師父,這還有一個流通環節才更好。”

“例如說我家養雞了,養得多,將雞蛋拿去換人織的布,她省下的養雞的時間就可以織更多的布,掙更多的錢,掙的錢可以去買豬肉吃,賣豬肉的見買豬肉的多了,就會收更多的豬,這樣養豬的就可以多養,多養錢就多,這就叫商業流通。”

謝繼寧說完又補充到:“只有這樣錢才是活的,才能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

劉方傑心裏一震,他是傳統的士人,對待商人的看法一向是不太贊同的,尤其是中間商人,低價收高價賣的。